自幼与众不同,才华横溢却鄙视科举,思想开明却历尽人世坎坷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谭嗣同于1865年生于北京烂熳胡同,父亲谭继洵先后任户部员外郎,湖北巡抚。
谭嗣同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教育,熟读经史,但他鄙视八股,不屑走科举之路博取功名,喜好今文经学,崇拜魏源、龚自珍等思想开明之士;日常喜读明末清初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船山先生)《船山遗书》等进步书籍。尤其热爱西方泊来的自然科学并醉心研究,沉溺其中。
谭嗣同12岁那年,一场大瘟疫席卷京师,他的继母、大姐和哥哥相继染疫身亡。他自己也险些被疫魔夺去了性命,昏睡了数日后竟奇迹般活了过来,父亲因此给他取字复生(死而复生之意)。因为谭氏祖籍湖南浏阳,所以瘟疫结束后就搬迁到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去居住,据说浏阳会馆的匾额就是谭继洵亲笔书写的,字迹遒劲有力。
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住在会馆前院5间正房北边的一处套间里,他为自己的居所题名“莽苍苍斋”,又名“怀旧雨轩”。
任侠仗义,忧国忧民
1877年,谭继洵补甘肃巩秦阶道,谭嗣同因此往来于直隶(河北)、陕西、甘肃、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省。或许经历过家庭的巨大变故,使他的性格中带有一些悲天悯人的特征,抑或叫悲剧色彩。他游历各地,结交名士,目睹灾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喟叹 “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 。中日甲午战争后,大清割地赔款,深重的民族危机,使具有强烈忧国忧民思想的谭嗣同悲愤莫名,他在文章中说:“及睹和议条款,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大为爽然自失”。于是他“摒弃一切,专精自思” 。他在故乡浏阳首创算学馆,开湖南维新风气之先,并游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大码头,努力吸收新学知识。
维新干将
谭嗣同著有《仁学》,这是一部具有特色的哲学著作,他在其中尖锐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 ,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态度坚决地否定了封建君主制度。
1897年,他协助开明派官员、湖南巡抚陈宝箴(陈寅恪祖父)、按察使黄遵宪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航运、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设立南学会,筹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主力。
1898年8月,经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举荐,光绪帝征召谭嗣同进京。谭嗣同认为“朝廷毅然变法,国事大有可为”。9月,光绪帝擢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林旭、杨锐、刘光弟共参新政,时称“军机四卿” 。因浏阳会馆距离康有为居住的南海会馆很近,所以谭嗣同的“莽苍苍斋”和康有为的“汗漫舫”就成为维新派们经常聚会筹划大政的地方。
风云突变,慈禧废除新政并举起屠刀,谭嗣同被袁世凯出卖,却拒绝逃走
正当戊戌变法搞得轰轰烈烈时,慈禧已经磨刀霍霍,做好了废除新政的准备,慈禧与军机大臣荣禄商定,秋季到天津阅兵,借机用武力逼迫光绪帝退位,另立新帝,并取消新政 ,所有参与百日维新的变法派(帝党)全部逮捕法办。
光绪得知慈禧密谋后,先后两次设法传出密诏,先是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设法相救” ,后又示警康有为等人“迅速外出”,不可迟延。正在危急关头,谭嗣同却以“拔刀救上(指光绪)自任”,9月18日深夜,他悄悄潜往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晓以大义,要袁世凯在天津阅兵时杀掉慈禧心腹荣禄,出兵包围颐和园以救皇上。据说康、谭还策划了“围园杀后(慈禧太后)”扶光绪归政计划。他慨然对袁世凯说:“如果你不愿意,可以向西太后告密,杀了我,你可以升官”。袁世凯当即表示:“你把我袁某人当成什么人了,为救皇上我万死不辞,杀荣禄如杀一犬” 。狡黠奸诈的袁某人欺骗了忠厚正直的谭嗣同,当夜立刻去天津向荣禄告密了(此事存疑,有文献说袁世凯没有告密,在此不做讨论) 。
9月21日政变发生时,谭嗣同和梁启超还在浏阳会馆里苦苦商议对策。突然,有人报告太后软禁光绪、废除新政、清军即将查抄南海会馆的消息,谭嗣同知道大势已去,却镇定地对梁说:“我们前此想救皇上即已无法可救,今日想救康先生也已无法可想,现在我已无事可做,只有等死” 。于是,他从容地将自己多年来所写的著作、诗文、稿本、家信装在一个匣子里,把它交给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 无以酬圣主” 。劝梁启超设法逃出京城,再赴日本,为继续变法留下火种,自己情愿去死,为变法而献身。他的挚友、开镖局的大刀王五也闻讯赶来,力劝谭嗣同赶快离开京城,由他率镖师们护送,保证安全。
面对梁启超、王五的劝说,谭嗣同摇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王五、梁启超苦劝不听,洒泪而别。
据史家、方志学家张次溪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记载:1898年9月25日清晨,谭嗣同和往常一样很早就起床了,练完武艺,正在院子里洗漱时,清军步军统领带领一群兵丁闯进来将谭嗣同逮捕,两个士兵用力抓着谭嗣同的辫子,谭嗣同怒目喝道:“有何大不了之事,我还能逃脱不成”。士兵答道:“咱们提督衙门拿人,向来如此”。在提督衙门羁押了一日,又解往刑部。在狱中, 谭嗣同在牢房墙壁上写下了有名的就义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在菜市口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清廷抓获,即将被处死,身为湖北巡抚的老父谭继洵为何不设法营救?
据说,变法失败后,清廷在京城大肆搜捕,谭嗣同之所以能逃而不逃走,主要是不忍心连累年迈的父亲,不想让老父亲谭继洵被牵连进来,于是在送走王五等人后,以父亲谭继洵的口气挥笔疾书写了封“断绝父子关系书”,在书中以严父口吻训斥自己“不忠不孝”,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今后他在外所做的一切事均与老父无关。在清朝,谋反罪可不是寻常事,弄不好会掉脑袋,还会株连三族,儿子做了如此严重之事,身为湖北巡抚的谭继洵即使有心想救,也是无能为力,更不敢犯此抄家灭族之罪,只得寻求自保了。后来,谭嗣同伪造的“断绝父子关系书”果然起了作用。其父谭继洵只是被革去巡抚之职,还乡养老,未受其他牵连。
【插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