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个村火了!今年3人考上清华北大!14人被211录取,还有......

永春网 2019-09-04 10:48:16

在今年的高考中

安溪有一个村2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1名被北京大学录取14人被211大学录取还有考上美国耶鲁大学的

到底是哪个村这么牛气?

“今年高考,安溪县参内乡参山村有两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被211大学录取达14人,比去年增加4人。”近日,这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记者从参山村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此前村里就出过不少博士、硕士。而这一切,与该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培育贤才是分不开的。

01多个名牌大学都有村里学子身影参内中心学校校长叶培祥提供了一份“2019年参山村研究生及大学生录取名单”。记者看到,今年,叶逸文、叶书荣、叶少斌、叶家婧都考上了研究生,其中叶逸文是美国耶鲁大学,叶书荣是西安交通大学,叶少斌和叶家婧是厦门大学。

应届生中,陈禹、叶娜婷被清华大学录取,叶桢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叶景芸取得安溪县高考文科第一名,被厦门大学录取。今年村里学子被录取的高校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本科以上总人数33人。

↑↑↑网传图今年的成绩并非偶然,在2018年,该村有3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总人数31人。2017年,该村有4人考取研究生,本科以上总人数22人。叶培祥提供的《参山村历年来考取博士、硕士名单》中,该村先后有13人考取博士学位,38人考取研究生。“这是不完全统计的数字。”参内中学退休教师叶景菁说,他在参内中学任教时,教过的学生中,有多位也成为硕士、博士,但名单中并未体现。02自古有“勤耕苦读”之风

参山村为何人才辈出?叶景菁分析,村里民风淳朴,自古就有“勤耕苦读”之风,家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叶景菁说,因宋代叶氏有人考中进士,且有位“郡马”,一位“驸马”,祖上还当过教谕,因而子孙知书达理,忠、孝、礼、义等风尚在村中世代衍传,并随着宗亲们的外迁或女儿的嫁出带到海内外各地。

在参山村,现存的还有“四落大厝”“顶新厝”“中新厝”“下厝厅”等多座红砖燕尾脊古大厝,户户均有独立书房,为当年私塾办学、名师授课之用。叶景菁说,明末,先祖开始在参洋盖土楼,建书塾学馆等,延师授业,教育子孙后代知书识礼。清朝中期,又建了许多闽南宫殿式大厝,今村中现存的一方朱熹题的“读圣贤书”牌匾就是当时旧书房遗物。在清代,参山既有叶期颐、叶玉振等多人考中文武举人,国学生、太学生比比皆是。

“先祖曾设置育才田、育才基金,公田收租作为办学经费,成立校董会,对考中秀才,设立奖励。”叶景菁谈到,清乾隆年间,学子们要从泉州坐船前往省城参加科考,先祖就在泉州建“井巷馆”,供前往福州参加科考的学子住宿,让学子中转时有个落脚之地。

此外,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参山村于1992年再度成立校董会,筹集资金作为奖教、奖学基金。2014年,参山村成立参山慈善会。该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奖励。

↑↑↑退休老师叶景菁讲述中

03先贤创办百年学堂 培育人才参山百余年来教育的发展深受先贤叶印心、叶采真父子等的影响。清朝末年,叶印心受当时科教兴国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倡导将家乡分散的私塾合并起来,改学制、兴新学,此举得到乡亲们的鼎力支持,1905年成功合并参山各私塾与学馆,创办“参山学堂”,并推举叶祖基为首任校长,设校董会。虽创业维艰,但参山先贤十分注重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到外地遴选师资,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到校任教。1915年,参山学堂更名为“私立参山小学”。

↑↑↑资料图:参山小学旧址(今东西大道附近)叶印心其子叶渊,号采真,幼承家学,1917年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致力科教兴国,并担任集美学校首任校长。1946年,叶采真等人在海内外广泛集资,建成当时在全县颇有名气的参山小学教学楼。后来,学校由安溪县政府接管,正名为“安溪县参内小学”;1972年,再次复名“参山小学”。叶氏家族与集美学村有着不解之缘,叶渊担任集美学校首任校长,其弟叶道渊德国留学归来后被聘为集美高级农林学校校长;其侄叶振汉先后担任集美中学校长和集美航海学校校长,其孙侄女现任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1920年,参山私立小学学校设立图书馆,侨领陈嘉庚还赠送“万有文库”全集;1940年,陈嘉庚先生再次视察私立参山小学……

↑↑↑集美学校首任校长叶渊的出生地——万顺祖居

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读内迁安溪的集美学校时,曾到过参内,并在他所著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一书里写到:“一辈子头回长见识,世界上有这么人情味的村子。全村的人都姓叶……男女老少都很有教养,和读不读书关系好像不大。当然,参内有好多读书人,东南西北几座小学,大清早就听得到读书唱歌声。集美里头参内人就不少……集美两位先生,叶书衷、叶书德就是参内人。”

黄永玉还浓墨重彩地描述参内人的过年场景:“参内最让人醉迷、最让人终身难忘的是过年。他们那么地融洽一致,烘烘笼笼像一窝蜂子,筹备过年像打扮一个天堂。满世界最好的声音,最好闻的香气,最好看的颜色,最好吃的味道,最好感的拉手,最好看的笑脸,最亮的光,最强的力,都拉到参内来了,大家亲在一起。”新闻多看点

NEWS

南安有一个“清华楼”

多年出了10位清华北大学子

在南安眉山乡的一所小学里,有这么一座楼,它因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眉山学子而得名“清华楼”。

在这个偏僻的乡镇里,十多年来,这栋“清华楼”激励着一届届眉山学子“立鸿鹄之志,扬奋勉之帆”,从2000年以后的16年里,走出了10名清华北大学子。

大眉村里还有一块“贡元”牌匾

记者从眉山乡政府了解到,眉山乡总人口仅2.4万多人,目前有三分之二人口在外务工,但就是在这个乡里,从2000年第一个学子步入清华大学起,先后共有10名学子分别考上清华和北大(数据截至2018年)。而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曾在眉山中心小学就读。就人口比例来看,这样的学霸“输出”比例,在南安各乡镇都居于前列。

来源:东南早报综合泉州晚报、安溪报记者:吴志明 许奕梅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