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歪: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反专家?

管亥评文化 2023-09-13 05:31:13

间世居张建文 深度语文研究所

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反专家?

文\老歪

我不是专家,而是将近二十年没有离开讲台的一线教师。

这是一个词语快速腐败的时代,无论一个多么好的词,一个新闻热点过后,一个简单的同音联想,就会令其迅速腐败,成为一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疫”词汇,“专家”就是这众多被迅速腐化的词语中的一个。

专家(砖家),顾名思义,就是以搬砖为生的一类人,他们不从事扎实研究,而靠东拼西凑别人的理论,从而获取名利。前几天,诗意语文的王崧舟老师讲座时使用了思辨读写余党绪老师的观点(“按照整本书的规律教,教出这本书的个性来”),却不说明出处,就犯了砖家的毛病。如今这样的专家确实不少,因此导致了大家对专家的普遍厌恶。

砖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靠拍砖而成名的一类人,也就是只会批评(其实只是喷,而不是分析批判),而不会建设的一类人。在写了《别把温儒敏先生的羽毛当令箭》一文后,很多网友可能就会误以为我是这类砖家(因为我批评了某位一线名师)。很多网友留言说,你们这些砖家只会讲空洞的理论,而不像徐杰老师一样有很多课例。在这里,我再一次澄清,我是一个在讲台上站了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而不是什么砖家。很多人误认为我是专家,还是犯了立场先行的矛盾,不管事实如何,只要你批评一线教师,就是专家,不管你批评的是否有道理。我是一线教师,所以才能了解一点一线教师的真实情况与处境,所以才敢有一点小批评。尽管没有足以成为语文界里程碑式的现象级别的课例,但一般的课例却不缺。最近我们集团队之力做大单元教学的课例,已经把初中三年的教材做完了,有四册已经进行了第一轮实践,接下来只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精进。这些课例我在几次讲座中分享过,但却没有在网上公开,因为这是团队的成果,而非我个人的独创。

如果大家真需要看课例,深度语文三剑客的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王开东老师,他们成名的课例很多,干国祥老师还有好多现象级别的课例,如果真要学习,可以阅读王开东老师的《深度语文》、干国祥老师的《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魏智渊老师的《语文课》。如果想要看大单元教学课例,可能要再等等,经过新一轮的实践和修订,最迟三年,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的大单元课例就会出炉。

说来也挺可悲的,按说,一线教师几十年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却没有成为专家,为什么?

叶开老师曾经说大部分一线教师需要回炉重造,我是认同的。当时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不读书,尤其是不读理论书。结合当下反对大单元大概念的声音,这个原因依然成立。一线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而研究是无法离开理论指导的。广大一线教师为什么认为大单元大概念难懂难操作,还是因为相关的理论著作读少了。只要读上那么一两本专业的书籍,自然就懂了。确实存在有人拿大单元大概念故弄玄虚的,他们凭空创造一堆空洞的词汇,却说是大概念,岂不荒唐?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概念不是某人突发灵感提出来的,每个大概念都有自己产生的学科历史情境和演进历史,没有学科历史的所谓大概念,都是伪概念。

二、不读书带来的后果是固守经验形成的旧观念,并以此为据批评一切新概念,新思想,大多数人对大单元大概念的批评,其原因大致如此。只要细想一下,一个经过几十年研究提出的概念,它的概括力、穿透力不比你最多几十年的经验强?另外,任何一个新概念、新思想都是中性的,都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甚至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新方法?为什么要本能地拒绝呢?至少我们应该先去理解一下,或者进一步尝试一下。

这里需要补充第三点:

三、体制问题。在大部分学校,没有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只能单打独斗,各行其是,像大单元大概念这样的全新的设计理念,仅靠教师自己是无法真正理解和实践的。另外就是培训机制,总是自上而下地强制推进,专家只讲理论,一线教师只想学可操作的案例,而且培训只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效果自然极差,耗费时间,却无效果,一线教师当然要怨声载道了。如果专家能走进校园,以工作坊的形成与教师一起实践,我们效果会好得多,一线教师自然就不反对了。如果专家都能像佐藤学那样扛着录像机走进一线,与教师们一起实践教研,那么教师一定不会反对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的。

我们一线教师,与其反专家,不如主动运用专家的理论服务于自己的课堂,甚至自己边实践边研究,成为专家。这期间,我更希望那些身在一线名师,能够成为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的纽带、桥梁,为一线教师转化理论,为专家提供案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用情绪误导一线教师,加深一线教师与专家的隔阂。

0 阅读:5

管亥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