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谈孙颖莎变肥胖,粉丝护短:胖点很好!舆论:这就是捧杀

机智的萧蔷蔷 2025-03-10 11:26:06

孙颖莎在2025年全运会体能测试中立定跳远2米06的成绩,意外成了舆论场的导火索。这个数据放在普通人身上堪称优秀,但在国乒奥运冠军的对比下却显得刺眼——31岁的陈梦跳出了2米31,王曼昱更是轻松斩获满分。体育大V杨大仙一句“莎莎丰腴了”的点评,直接把体重问题推上热搜。同样参加体测的林高远以2米61的立定跳远成绩登顶“体测之王”,却无人讨论他的肌肉线条是否完美。

面对“发福”质疑,粉丝的辩解堪称行为艺术。有人说“胖点可爱”,有人声称“增肌需要”,更有人发明“莎式力学”:“体重增加能提高击球质量”。这种逻辑堪比用棉花糖挡子弹——当孙颖莎在30米冲刺测试中跑出接近男选手的速度时,他们选择性忽略;当她因体重影响步法灵活性时,却搬出“肌肉论”硬拗。这种溺爱像裹着糖衣的毒药,表面上维护偶像,实则模糊了职业运动员的基本准则。

全红婵因体重微增被教练训斥的往事,印证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法则:0.1公斤的偏差都可能影响空中转体角度。反观乒乓球领域,孙颖莎的体重波动却被饭圈美化成“战术调整”,当她在重庆冠军赛前被拍到吃汉堡时,粉丝欢呼“接地气”,却忘了张怡宁当年为控制体脂连蛋黄都不吃的极端自律。职业体育的公平之处在于,赛场从不会为“可爱”加分。

舆论刻意忽略的关键数据是:孙颖莎在30米冲刺测试中跑出接近男选手的速度,专项滑步测试更被前国手闫安称赞“像装了马达”。这种爆发力与耐力的结合,恰恰需要核心肌群的支撑。当陈梦因伤淡出赛场时,孙颖莎却扛着三项赛事连轴转——从WTT新加坡大满贯到亚洲杯,她的体能储备始终在线。用局部数据否定整体表现,就像因树叶晃动而诅咒整片森林。

陈梦穿着粉色上衣参加体测被赞“状态回春”,孙颖莎稍显丰腴就被批“职业素养滑坡”。这种双标折射出公众对女性运动员的畸形审视:既要她们有金刚狼的战斗力,又要保持超模的身材,当王楚钦在腹肌耐力测试中痛苦面具上线时,舆论却夸他“为腹肌拼命”。男运动员的肌肉是勋章,女运动员的曲线却成了罪证。

回看国乒历史,邓亚萍当年1米55的身高搭配60公斤体重,照样统治乒坛;王楠巅峰期体脂率超过20%,仍创下世乒赛三连冠。如今孙颖莎1米60的身材却被架在显微镜下审视,这种变化与其说是对竞技水平的担忧,不如说是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当粉丝用追星逻辑解读专业领域,就像用美颜相机给X光片修图——既荒谬又危险。

2023年冬训期间,孙颖莎在大腿中部拉力测试中咬牙发力的画面,暴露出职业运动员的日常:每天6小时技术训练+2小时体能特训,饮食精确到克。这种强度下,体重波动2-3公斤实属正常。而她在2025年体测中仍能保持立定跳远满分、30米冲刺顶尖水准,恰恰证明其训练科学性。用体测某一项数据否定全年训练成果,如同因阴天否定太阳的存在。

当网友调侃“孙颖莎该被限制移动”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刚在亚洲杯决赛扛住全场喝倒彩夺冠。这场闹剧的本质,是流量野兽对职业体育的吞噬——讨论体重比分析技战术更吸睛,批判身材比研究打法更安全。

结语:张怡宁当年带着生理期夺冠没人讨论她的腰围,王楠抗癌归来时舆论聚焦她的斗志而非体型。或许某天,当孙颖莎用球拍击碎所有偏见时,人们才会发现——真正该减肥的,是这个看脸时代的浅薄。

0 阅读:2

机智的萧蔷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