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的大厂90后、带孩子跨国补习的妈妈,疯狂涌入尼泊尔

棠棣说社会 2025-04-21 19:46:32

近日,中美双方互加关税的贸易战愈演愈烈,这股风也影响到了“留学界”。

4月9日,教育部发布了1号留学预警,这也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变得扑朔迷离。

而如今的90后00后似乎对此并不担忧,因为他们早解锁了新的留学洼地。

那就是,号称“佛系留学”天花板的尼泊尔。

为了欢迎中国留学生,不论是尼泊尔的大学,还是培训学校,都对中国学子释放出了最大的诚意。

卷学历、卷生活方式也好,跨国鸡娃、短期培训也罢,这一年多来,从加德满都的英语教室到博卡拉的拳击馆,从网球私教课到乐器速成班,都能见到中国年轻人的身影。

这个人均GDP仅1400美元的国家,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正成为中国90后的“新教育天堂”。

是不是有些魔幻?他们为啥要去尼泊尔有苦硬吃呢?

说起尼泊尔,第一印象就是雪山环绕的美丽佛国,虽然贫穷、但民众幸福感却最高,也是众多旅行者的必去之地。

旅游博主·艺文来尼泊尔,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缓解现实压力,更像是一种逃避。去年裸辞后,她化身背包客,流浪了小半个中国。

作为搞艺术的,尼泊尔对她充满了诱惑,于是,她毫不犹豫买了张机票来了。

起初,艺文只是打算学英语和乐器,但是,在看到当地亲民的培训学费后,瞬间开启了报复性学习模式,她每天穿梭于不同教室,感觉不多卷几个兴趣班,都对不起自己。

这里培训班的价格低得超乎想象。

英语班,6周30节课,只需要花人民币350-480元;

瑜伽课,1v1 90分钟,人民币30元;

素描班,一个月200多元,每天可以学5个小时,一节课不到2元钱。

最绝的是钢琴课,1小时7.2元,如果课后没人上课,你可以一直练习。

艺文选择的是电子琴+架子鼓三个月的套餐,一共才700元,而在国内三线城市,单次课就要200元。

在加德满都的英语班和音乐班,中国学生占比很高,每个班上7名学生中,往往有4名来自中国。

除了学费便宜外,这里的学习环境也让艺文十分满意。

老师都是全英文教学,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哪怕说错了也没关系,情绪价值照样给得到位。

在尼泊尔,完全不用担心会学到带有咖喱味的英语。

因为这个培训班主要是为了出国打工者开设,老师大都是在尼泊尔旅居的外国人,即便是尼泊尔本土老师,发音也是很地道的。

成都女孩秦小满,前往加德满都的时间比艺文要早。

从互联网大厂裸辞后,她选择到尼泊尔充电学习。

除了性价比外,她选择尼泊尔,还因为成都到尼泊尔交通便利,沿 G318 一路向西就能到樟木口岸,而且尼泊尔对中国公民免签证,可停留长达5个月。

尽管尼泊尔发展较为落后,卫生条件不佳,公路状况糟糕,很多地方都是土路,城市间乘坐大巴车,颠覆得让人崩溃。

连加德满都最繁华的泰米尔区,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汽车排出浓稠的黑色尾气,加都的灰无休止地漫天飞舞,街边常有追着人要食物的乞丐小孩,在星级酒店吃早餐都可能遭遇4次停电。

然而,面对如此低廉到夸张的学费,秦小满和艺文等人也就视而不见了,并喜欢上了这里松弛缓慢的生活状态。

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将成本控制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每个人都是报了多个兴趣班,有脑力的,有体力的,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网球、拳击、烘焙,这些在国内都只是想想,而如今在尼泊尔,他们却实现了兴趣班自由,只用花很少的钱,就能重新养一遍自己。

难怪有人一边拉花一边调侃:“在国内当职场牛马,来这儿当全能学霸”。

来自中国的90后,硬生生地在尼泊尔,用人民币花出了美元的消费体验,将这个南亚小国变成了逃离内卷的“地理套利天堂”。

同样,尼泊尔也吸引了不少跨国鸡娃的宝妈。

比如博主苏与蚕,带着孩子从大理搬到尼泊尔定居,让孩子上加德满都的国际学校。还有博主鹿希,暑假专程带娃来候鸟式学网球。

吸引她们的,更多的是尼泊尔师资带来的降维优势。

与国内的“学院派”不同,尼泊尔的老师教练很多都是“实战派”。

拳击教练曾是专业运动员,差点参加杭州亚运会;瑜伽老师有30年经验,咖啡师曾在国际赛事获奖,网球教练带出过多位全国少年冠军。

他的1V1私教,仅仅只有75元/节,如果是在国内,要请到同样级别的私教,怎么也要花几千元,

这些师资直接和欧美接轨,为孩子未来去发达国家留学,奠定了基础。

今年,随着中国学生的大量涌入,尼泊尔的生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旅游签可转留学签,毕业后可以去孔子学院当老师,短期培训班为中国学员单独开课,泰米尔街区的中餐馆也越来越多,民宿的房租被推高了20%。

有人说尼泊尔是红尘外的留学乌托邦,在这里一年花费≈欧美1个月。

物价指数为什么会这样,这跟当地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有关。

像培训班的老师,一个月工资折合成人民币只有1000多元,服务员差不多也就500元/每月。

尼泊尔一年有40多个节日,神庙前晒太阳,喂鸽子,他们认为这就是幸福的事、

只不过这种低欲望、低物质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似乎缺乏经济基础,幸福得有些无奈。

如今,秦小满已回到成都,开心地装修自己的新家。艺文也回到了拉萨,继续做她的数字游民。

夜幕降临,加德满都的风铃在晚风中轻响。

一批批的年轻人来了离开,又有一批新的人到来,仅秦小满所在的学习旅居交流群,就有349人。

于更多人而言,他们把尼泊尔留学当作一个提高将来竞争力的跳板。他们从来不认为从中国来尼泊尔学习,就是消费降级,而是他们找到了更适合的起跑线。

或许,这代年轻人从来没有真正“占领”尼泊尔,他们只是在一片佛系土壤里,种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样本。

在这里,价格与价值、内卷与佛系、东方与西方,正在碰撞出新的可能。

我们并不惧怕美国对我们筑起了堡垒,留学道路千万条,换条赛道又如何!

-END-

参考资料:

凤凰网《尼泊尔的培训班,被中国90后“占领”》

界面新闻《风暴中的中国留学生》

XHS:爱笑的秦小满,纪向宁、鹿希、阿培游记、尼泊尔的苏与蚕

抖音:艺文来野

B站《汀哥主要怕麻烦》 《司徒小韩环球旅行》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

1 阅读:140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