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士最近在后台留言,他这几年身体越来越差,常常感到腹部胀满、嗳气、恶心,偶尔还会呕吐酸水。
他吃饭时总觉得胃口不佳,吃完饭后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胸闷、心慌。晚上睡觉时,腹部的不适感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有些胃病,通过调整饮食就能缓解;有些胃病,吃点药就能好转。但有一种胃病,吃了药只能暂时缓解,时间一长,不是反复发作,就是吃再多药也无济于事。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先生,他觉得自己可能得了“不治之症”,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他常常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差,甚至开始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焦虑,症状就越明显;症状越明显,就越焦虑。
像这种腹部胀满、恶心、嗳气,检查却没什么问题的“胃病”,难道真的无解吗?
一般来说,胃病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出来的;另一种是气出来的。
很多人因为饮食不节,长期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吃太多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导致胃部受损。
如果是因为饮食问题引起的胃病,只要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再配合一些中药调理,大部分人的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当然,如果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部严重受损,恢复起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难以完全恢复。
除了饮食问题,情绪问题也是导致胃病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常被人们忽视。
这位先生最近几年生活压力特别大。他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到家还要面对家庭琐事。
这些压力让他长期处于焦虑和压抑的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气出来的胃病”——检查没问题,但就是难受。
《黄帝内经》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不同的情绪会对不同的脏腑产生影响。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与肝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就像大自然中树木的根系会深入土壤,如果树木生长过旺,就会导致水土流失。
同样,肝气郁结久了,积热化火,肝气无法排解,就会横逆克伐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木横逆克脾土”,也称为肝脾不和。
遇到这种情况,单纯治疗胃部问题是不够的,必须先疏肝理气,同时培补脾土。
要补脾土,可以选择富含“土能量”的食物。在众多补养胃的食材中,山药是最佳选择。山药不仅能有效补脾胃,还能避免补错、补过或补不足的问题。
具体哪些人适合吃山药?
1、老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山药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孩子:孩子正处于生长阶段,常吃山药可强壮脾胃,脾胃功能强大了,孩子容易长个。
3、气虚的人:山药尤其擅长补气,气足了,身体不容易感觉劳累,四肢有力。
4、脾胃弱的人:山药最补脾土,常吃山药,调和脾胃升降能力,脾胃好了,气血更足,抵抗力就会越来越好。
5、体虚反复感冒的人:山药把虚的漏洞补上,抵抗力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