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识别与跟踪传感器是焊接自动化中的核心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焊缝位置并调整焊接轨迹,确保焊接精度和质量。以下是其分类、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的详细分析:
一、主要类型与工作原理电弧传感器
通过焊接电弧参数的变化(如电流、电压)计算焊枪与工件的距离变化,适用于对称坡口焊缝。优点是不需额外设备、成本低,但对坡口形状依赖性高,适用场景有限1。
接触式传感器
利用探针接触焊缝侧壁,通过光电或力觉转换为电信号。成本低、抗电弧干扰,但精度低、探针易磨损,逐渐被替代1。
超声波传感器
基于超声波回声时间检测焊缝位置,无接触且价格低,但易受温度、噪声干扰,难以满足高精度需求1。
红外传感器
通过熔池热图像的温度分布判断焊缝偏移。成本低,但易受弧光干扰,应用受限。
激光视觉传感器(目前的主流技术)
原理:通过线结构光投射到焊缝表面,CMOS传感器接收反射光成像,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实时生成焊缝的几何信息(如位置、形状),控制焊枪调整轨迹。
技术优势:高精度(镭烁光电的焊缝识别精度在±0.01mm)、抗电磁干扰、适应复杂环境(如高温、烟尘),支持多种材质(钢、铝合金等)和焊接方式(弧焊、激光焊等)。
高精度与实时性
激光传感器可实现微米级检测,如英莱科技PF系列支持“0间隙”焊缝识别,并通过4K视频监控实时调整焊接路径,显著提升质量一致性。
智能算法与抗干扰能力
集成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焊缝识别率,同时通过抗电磁干扰设计和自适应控制技术,适应恶劣工况(如飞溅、烟雾)。
模块化与易用性
传感器体积小型化(如体积缩小15%)、安装简便,支持与主流焊接机器人(如安川、发那科)无缝对接,降低部署成本。
多场景适应性
支持平面、曲面、圆周焊缝跟踪,适用于汽车车身焊接、航空航天结构件、压力容器等高要求领域。
三、应用领域汽车制造:确保车身零部件焊接的精度与强度,减少人工补焊需求。
航空航天:保障发动机等高精密部件的焊接安全性与可靠性。
压力容器与管道:提升焊缝密封性和抗压能力,降低泄漏风险。
新能源与电子:用于电池组焊接、微小零件连接,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四、发展趋势智能化升级:结合AI算法实现焊缝预测与自适应路径规划,减少人工干预。
更高集成度:如英莱科技PF系列集成4K视频监控与嵌入式HMI,提升人机交互效率。
多技术融合:激光视觉与红外、力觉传感器结合,增强复杂工况下的综合判断能力。
五、典型产品与厂商烁光电自主研发的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结合四轴伺服平台和预扫描技术,可精准定位焊缝位置,解决焊接偏差问题。公司不仅提供传感器硬件,还集成视觉检测、3D轮廓扫描和图像处理算法,支持复杂焊缝(如拼板焊接)的实时跟踪与缺陷检测。
通过上述技术,焊缝跟踪传感器正推动焊接自动化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成为工业4.0时代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