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早春坐果提升,增温剂使用测评,半年验证,大棚催花案例
在春天的时候,很多想种丝瓜的朋友就会有个大烦恼。你看那丝瓜苗啊,在大棚里或者自留地里面,嫩绿嫩绿的,看着可水灵了。可就是有这么个情况,到了该坐果的时候,要么就是坐不住果,要么就是坐了果但是长得特别慢。就像在我们华北地区的一些乡下,不少农户在那块不大的自留地里种的丝瓜,满心期待着能早早地收获,结果就因为这个坐果的问题,愁得不行。
我之前就有个朋友,住在乡下,自己开了个小农场。他在早春的时候种了好些丝瓜,他那片地啊,周围都是大片的农田,地貌就是那种华北平原常见的平坦开阔的地。他精心照顾那些丝瓜苗,每天都去看好几次。可是到了开花的时节,他发现那些花朵落了一地,坐果的情况特别不理想。他就跟我说:“你看这丝瓜苗,长得好好的,咋就坐不住果呢?”这时候我就想啊,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丝瓜早春的时候坐果坐得好一点呢?
后来我就了解到一种增温剂,据说对丝瓜早春坐果很有帮助。为了能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增温剂的作用,我还专门做了半年的测评,还收集了不少案例。
先说说不同地区的丝瓜种植情况吧。就拿华北和华南来说吧,差异可不小。华北这边,像山东、河北等地,早春的时候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昼夜温差大。我有个河北保定的网友,他说他们那丝瓜种植可不容易。就拿丝瓜里的五角丝瓜来说吧,和其他一些常见的丝瓜品种比,五角丝瓜比较耐寒一些,但是早春的时候还是需要格外注意温度。而华南地区呢,像广东、广西,早春的时候气温就回暖得快一些。当地种丝瓜的农户说,他们那边种丝瓜,像棱角丝瓜这种比较独特的品种,早春坐果相对顺利些,不过也有自己的烦恼。还有那种细长丝瓜,长得很慢。
再说说这个增温剂在不同丝瓜品种上的使用情况吧。像常见的普通丝瓜,在华北的一个大棚里,农户老张给丝瓜苗使用了增温剂。刚开始使用大概3天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老张还直嘀咕说这东西是不是骗人的。又过了5天,就开始有点不一样了,丝瓜苗好像比之前更有活力了。到了15天的时候,花朵开始增多,坐果的情况也有了改善。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原本坐不住果的情况就改善了不少。
再看那种特别鲜美但比较娇弱的白玉丝瓜。有个南方的种植户,也是早春种的白玉丝瓜,用了增温剂。一开始,那种白色的丝瓜苗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的。大概3天的时候,苗的颜色好像变得稍微亮一点了。7天左右,花朵比周围没用的有更多的花瓣张开了。到了一个月左右,发现坐果比以前多了,而且果实的形状也很饱满。
还有那种长得像个棒槌的棒槌丝瓜,在华中的一个小农场。农场主在早春的时候发现坐果慢。使用增温剂之后,3天能看到土壤温度略升了一点。10天左右,花朵开放的时间好像提前了一点。一个月后,坐果率相比没使用的时候提升了。不过这里也要注意到不同品种的丝瓜生长速度还是有区别的,像普通丝瓜可能整体生长速度就比棒槌丝瓜快一些。
在这个测评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地域的地形和地貌对丝瓜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说在山区的梯田里种丝瓜,虽然阳光充足,但是浇水不太方便。我在闽北山区有个朋友就种了丝瓜,他发现早春的时候,因为昼夜温差大,普通丝瓜坐果很难。即使用了增温剂,在7天左右的时候,坐果的效果也没有在平原地区那么明显。可能是因为山区特殊的地形使得热量散发比较快,对增温剂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在沿海的一些沙地种丝瓜,沙地的保水性不好。像有个福建漳州的网友种的丝瓜,早春的时候发现沙地里的丝瓜苗总是有点蔫。他尝试使用增温剂,3天的时候没有看到什么变化,15天左右发现土壤似乎比以前稍微湿润一点了,花朵也多了一点。一个月后才感觉到坐果有一定的改善。这说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域条件在使用增温剂的时候效果会有所不同。
这半年来,我看了很多这样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案例。发现增温剂对于丝瓜早春坐果确实有一定的帮助。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丝瓜苗因为温度不够而坐不住果或者坐果慢的问题。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说,增温剂虽然能提高温度,让丝瓜早春坐果情况变好,那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是通过特殊的种植布局,像合理密植让丝瓜苗之间互相给点热量;还是利用一些植物的伴生现象,种一些对丝瓜生长有辅助作用的其他植物呢?
还有,不同的丝瓜品种除了用增温剂,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小管理技巧呢?像那种细长丝瓜,本身长得慢,在使用增温剂的同时,是不是在施肥或者浇水上要更讲究一点呢?又或者说不同的地形地貌下,对于丝瓜的遮光措施要不要根据丝瓜的生长情况调整呢?
这里我就想到了我的河北保定网友,他用增温剂让五角丝瓜早春坐果情况变好的时候,他在旁边种的南瓜就没有用。结果南瓜虽然也坐果了,但是果实没有丝瓜那么圆润饱满。这就说明不同作物对于温度和其他管理措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那大家有没有自己种丝瓜的经历呢?或者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关于丝瓜早春坐果或者不同品种丝瓜的管理技巧之类的呢?希望大家都能来分享分享,这也能让我们这些种丝瓜的人互相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