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究竟多霸气?简单一句话成为国际公约,现如今福泽后世

阿林史 2023-09-23 12:01:46

1958年8月22日,一架专机飞抵北戴河,搭载着两位杰出的中国代表,著名法学家倪徵和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他们的目的地是毛主席的住所。这一次的行程并非偶然,而是响应了外交部的邀请,参加了一场旨在研究我国领海问题的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题可谓重要至极,因为它关涉到国家领土与国际关系的交汇点。当时,国际上对领海宽度的争议尚未尘埃落定,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方坚持将领海宽度定为3海里,代表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另一方则持不同意见,主张更宽的领海宽度。

在这关键时刻,倪徵发表了重要的介绍,向与会者详细阐述了这一争议的背景和各方观点。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时刻出现在毛主席细致入微地分析完这一情况后。

毛主席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一句话,直接为中国的领海宽度问题定下了基调,这句话后来演变成国际公约的一部分。

——【·领海问题·】——»

在旧中国,我国曾是半个殖民地国家,其领海频繁受到列强的侵犯,毛主席着手发展海军,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仍未健全,因此列强继续在我国领海肆无忌惮地妄为,骚扰着中国的渔民和渔船。西方列强国家明显对中国的领海主权不予以尊重。

毛主席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一项坚决的主张:任何在中国大炮射程之内的海域都属于中国领海。这并非是要中国去侵略别国,而是要中国有能力武装捍卫自己的领土和海域。

但是,要明确定义中国领海范围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民政府时期,对于海事事务的忽视导致了领海范围的不明确。

此外,中国的海军实力还不足以确保领海的安全,因此西方列强国家继续肆无忌惮地进入中国领海,困扰着中国的渔船和渔民。

然而,由于抗美援朝战役的紧急性,确定领海范围的工作被搁置。毛主席深知领海问题的紧迫性,但为了战胜侵略,他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抗美援朝战役中,导致领海问题悬而未决。

直到1954年,毛主席在秦皇岛考察时,看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留下的炮楼,这让他陷入了深思。毛主席询问了山海关区长关于海洋管辖的问题,了解到他负责管理该地区的陆地和海域。

这次对话让毛主席认识到,中国迫切需要明确定义海洋领土的边界,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坚定地捍卫海洋主权。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领海范围,中国才能为自己的领土和海域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

——【·《海牙公约》·】——»

曾经有这样一个“规矩”流传在国际间——《海牙公约》。它犹如一位冷酷的裁判,对一个国家的主权海域画了一个只有三海里的小圈圈,而三海里之外的广袤海域,则成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之地”。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这很公正?

想象一下你家门口的小花园。你努力打理,种下美丽的花朵,然后有一天,邻居告诉你:“哦,只有靠近你家门的那一小片是你的,其他地方,我们都可以随便进来玩。”你会怎么想?

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海洋大国,就像这样的“邻居”。他们制定的规矩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是一种隐晦的侵犯。他们的大炮和战舰,能够射到远超三海里的地方,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随时“进入你的花园”。

这种所谓的“公平”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国民党对于海权的无知和无能,使得我国长达一万海里的海岸线像被遗忘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保护。

国际会议上,他们甚至不敢明确我国的领海权。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海域捕鱼,却经常受到外国渔船的威胁和攻击。想一想,这像什么呢?这就像在自己的家中,被一个外来者推来搡去,甚至被打。

到了1931年,国民党放出了一个“大招”——三海里领海制。听起来很高大上吧?但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我们那长达1.8万千米的大陆海线,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那微不足道的七十万平方公里。

这就好比,你的花园中,大部分地方都被邻居随意踏足。甚至,我们的渤海,那如明珠般的海域,也被他们划分为公海。那些外国船舶可以随意在其中穿梭,这对京津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那么,该怎么办呢?毛主席意识到了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性。他决定,不能再让这些外国列强为所欲为。他请来了国际海洋法的专家,希望能够为中国制定一套真正符合我们国家实际的海域法律。

——【·确定领海·】——»

很快,党中央召开了一次高级政治会议,以确定关于中国领海的政策。在会议的初步阶段,倪徵燠详细地为与会者介绍了已经存在的“海牙协议”。协议的内容引起了众多参会人员的深思。

然而,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仅仅三海里的领海范围对新中国来说是不够的。对于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和决心的国家来说,它应该有更为广阔的海洋领土。

尽管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支持,但也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反对。他们担心,突然更改协议内容可能会激起那些原先主导签署的强国的反感,从而引发战争。

但毛主席并不受这些质疑影响,他突然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大炮射程的问题。经过与倪徵燠的交流,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领海宽度从三海里扩大到十二海里,那么在某些地方,特别是渤海,将不再有所谓的“公海”。

毛主席的决策果断而坚定,他宣布了“大炮射程之内,就是新中国的领海”的原则。

这一决策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震动。特别是美国和其盟友,他们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指责中国违反了国际海洋法。为了试探中国的决心,美国军舰开始在中国领海附近频繁活动。

毛主席明白这是一次试探,他果断地发出了捍卫领海的命令,强调任何侵犯中国领海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反击。这一决策很快得到了验证。1958年,面对台湾金门岛的挑战,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震撼的炮击行动。

这一行动不仅仅是对台湾的一个警告,也是对整个国际社会的一次明确声明:中国绝不会允许任何侵犯其主权的行为。当美国舰船两次试图进入中国领海时,中国的反应也表明了这一决心。

最终,尽管美国的军舰两次进入了中国领海并未受到攻击,但台湾的舰船被成功击退,这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捍卫国家主权上的决心和力量。

这些事件不仅给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也强烈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一个有决心、有能力捍卫自己主权的大国。

——【·结束语·】——»

长达九年的激烈与复杂的谈判。期间,关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界定,都成为热议的焦点。而在这漫长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曾经的决策变得尤为引人注目。

1982年4月30日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在联合国的大会厅里,全球各国代表齐聚一堂,见证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这份公约,不仅对沿海国家的海洋权益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更是为了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其中,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为各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海洋资源开发空间;而12海里的领海范围,更是为沿海国家确立了其主权的明确边界。

当回溯历史,很难不联想到毛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决策。那时的中国还在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但毛主席的眼光却越过了时代的困境,预见了未来的海洋争端。他坚定地提出:中国的领海宽度应当是12海里。

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一个大国领导者的果断和远见,更是以实际行动,为新中国海上权益划定了明确的红线。

当年的中国,凭借其炮弹的射程,将领海的界限定在了12海里。而今,这一数字,已经被全球所接受,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标准。这无疑是对毛主席当年决策的最大肯定。

在新的海洋法公约下,各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都得到了公正的认定和保障。而背后,也体现了世界对于中国领导者远见卓识的认可和尊重。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