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杭州西湖畔,有一家名字响当当的老饭店——华侨饭店。
它从1959年开业,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讲究的服务,一度成为杭州最受欢迎的涉外饭店。
时间是最无情的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饭店逐渐陷入了经营困境,不得不在2000年走上拍卖的道路。
在那年7月21日,华侨饭店的资产交易拍卖会场座无虚席,杭州广厦控股集团的主席楼忠福也坐在其中。
对于传说中的华侨饭店,许多人充满了对旧时光的追忆,但楼忠福眼中,这里是一片即将焕发新生的宝地。
拍卖开始了,楼忠福整个人都集中精神,心跳也逐渐加快。
他的预算只有1.9亿,但眼看竞价迅速飙升到1.7亿,他还是一口气跟了上去。
拍卖的气氛紧张而激烈,价格从1.7亿一路飙升到2亿。
在最后时刻,楼忠福下定决心,报出了2.08亿这个价格,把整场拍卖的节奏牢牢掌握在手中,最终拍下了这家饭店。
这个价格比他的预算高出不少,使得很多朋友和同行都看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一笔钱,买一家已经失去光彩的老饭店?
质疑声持续不断,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脑子被门夹了。
楼忠福并不在意这些言论,他心中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华侨饭店大堂里的那幅画。
大堂内的《初晴》这幅名为《初晴》的画作并不简单,它出自著名现代画家潘天寿之手。
潘天寿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如同泰山北斗,他的作品一直被视为绘画界的珍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华侨饭店刚建成时,就请来了这位大师,为大堂绘制一幅大型画作。
这幅《初晴》画高141公分,宽360多公分,描绘的是双对角线构图的山川松树,笔墨苍劲,深得人心。
多年后,这幅画仍旧挂在华侨饭店的大堂里,给来此住店的人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楼忠福钟情于这幅画,他知道,这幅画的价值远高于饭店本身。
所以他拍卖下华侨饭店,实际上是冲着这幅画去的。
惊喜中的惊讶事情并不像楼忠福想象的那样顺利。
等他拍下饭店,再次仔细观察这幅画时,赫然发现这是一幅赝品。
这一意外打击让楼忠福非常失落,但很快他冷静下来,决定寻找真正的画作。
经过多方查找,他终于在饭店的库房里找到了真迹。
原来,为了保护这幅价值连城的画作免受潮湿等因素的影响,1979年潘天寿的学生临摹了一幅赝品挂在大堂,而真迹则被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库房里。
此事人尽而忘,直到楼忠福把饭店买下,这幅珍贵的画作才重见天日。
真正的价值在艺术收藏界,潘天寿的绘画作品炙手可热。
《初晴》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必然拥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不少专家和收藏家都认为,不论是从艺术手法还是收藏价值来看,这幅画都是无价之宝。
楼忠福对于《初晴》的艺术价值心知肚明,他将这幅画视作自己最宝贵的收藏之一。
潇洒挥金买下饭店,收获这幅珍品,楼忠福的投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直至2019年,《初晴》的拍卖价已经高达2.058亿,完全证实了楼忠福当初的远见。
这等于白白“捡”了一个饭店,真是令人赞叹。
华侨饭店虽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但其大堂内的那幅画依旧熠熠生辉。
楼忠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有眼光的人,总能在看似败落的事物中,发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
这不仅是一场商业上的成功,更是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例证。
结尾楼忠福的这番经历告诉我们,有时,懂得价值比拥有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一幅画在合适的人眼中,可以展现出无尽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
因此,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对真正价值的认知,或许是我们每个人在前行路上应当坚持的信念。
正如楼忠福用行动证明的,真正的宝藏,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只有那些坚持梦想和拥有慧眼的人,才能发掘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