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老年人营养与健康指南》,《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与干预》
昨天下班回家,看到我爸又在餐桌前喊"吃不下了",碗里还剩了一半的饭菜。我妈在一旁唠叨:"老吴啊,你才吃几口就不吃了,这样哪有营养啊?"
作为家里的营养师,我忍不住插话:"妈,爸爸这样其实挺好的,老年人饮食真不是越多越好。"这话一出,我妈惊讶地看着我:"不是说要营养均衡吗?他这点量哪够啊?"

我笑了笑,坐下来准备好好跟家里两位老人聊聊。许多人都认为"吃饭七分饱"是黄金法则,可到了70岁以后,饮食真的需要有新的认识了。
老年饮食第一关键:适量进食比强迫"吃够"更重要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这是生理现象。我爸今年73岁,常感觉吃不了多少就饱了,这其实是身体在发出信号。
上个月带爸妈体检,医生特意嘱咐我爸:"吴大爷,您这个年纪,千万别硬撑着吃,感觉差不多了就停,宁可少食多餐,也别一次吃太多。"

我家小侄子看到爷爷奶奶吃饭少,曾天真地问:"爷爷奶奶是不是不喜欢吃饭啊?"我告诉他:"爷爷奶奶的肚子变小了,就像你的小水杯一样,一次装不了太多水。"
老年人消化道细胞更新缓慢,消化酶分泌减少,胃酸分泌也减少,肠道吸收能力下降。我给爸妈做了个简单测试,让他们记录一周内的饱腹感和消化不适情况,结果发现每次进食到六分饱时,他们的舒适度最高,消化也最顺畅。
老年饮食第二关键:蛋白质摄入要精而不减"我现在不怎么爱吃肉了,感觉嚼不动。"我妈常这样说。我观察到,很多老年人因为牙口问题,会不自觉减少蛋白质摄入,这是老年健康的一大隐患。

记得有次去医院看我姑姑,病房里的老奶奶因为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流失严重,下床都困难。医生告诉我:老年人更需要优质蛋白质来维持肌肉量,预防肌肉衰减症。
我给爸妈准备了几种易于咀嚼的高蛋白食物:蒸蛋羹、鱼肉泥、豆腐羹、嫩炖鸡肉。昨天做了一道西兰花虾仁豆腐羹,我爸吃了两碗!

"虾仁剁碎加点淀粉,口感特别嫩滑,西兰花切得小小的,豆腐也很入味,我嚼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爸满足地说。
老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1.2克/公斤体重,比中年人略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蛋白质利用效率下降,需要更多蛋白质来维持基本代谢和肌肉量。

"小吴,你说我爸吃饭怎么那么慢啊,一顿饭得吃40分钟。"我婆婆常抱怨我公公吃饭太磨蹭。
我却告诉婆婆:"公公这习惯特别好,慢慢吃是老年人的福气!"
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养成了快速进食的习惯,我自己工作忙时也是三下五除二解决一顿饭。可老年人不同,慢慢吃有诸多好处:
一是充分咀嚼可以减轻消化道负担。老年人胃肠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能大大减轻胃肠负担。

二是延长进食时间有助于大脑接收饱腹信号。我爸现在吃饭会计时,至少20分钟才能结束一餐,这样能避免过量进食。
三是细嚼慢咽能增加饮食满足感。上周日午餐,我做了清蒸鲈鱼,教爸妈每口鱼肉嚼30下再咽下,他们惊讶地发现鱼肉的鲜味在口腔中层层绽放,吃得少却特别满足。
老年饮食第四关键:调整食物质地,解决咀嚼吞咽难题"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做饭,你爸喜欢软烂的,你妈又嫌没嚼头,真难伺候。"我婶婶抱怨道。
确实,老年人的饮食质地需求各不相同,根据口腔和吞咽功能调整食物质地非常关键。

我邻居王奶奶去年因为吞咽困难呛到肺部,住了半个月医院。她恢复后,我专门去家里教她家人几招:
软质不等于糊状。许多家庭以为老人需要吃得像婴儿一样稀烂,其实不然。除非有严重吞咽障碍,大多数老年人只需要食物软而有形,能在口腔中形成食团即可。
我示范了几道调整质地的菜:胡萝卜丝炒鸡蛋,胡萝卜切细丝;莲藕排骨汤,莲藕煮至软而不烂;鱼香茄子,茄子蒸熟后再烹饪,既软又保持形状。

王奶奶吃过后连连点头:"这样吃既不费劲,又有吃饭的感觉,比喝稀糊糊强多了!"
有些老人牙口不好又不习惯戴假牙,可以考虑使用食物料理机将部分食材做成泥状,再与其他食材搭配。我给爸妈买了小型料理机,肉类打成肉泥后调味做成肉丸,蔬菜切碎后与肉泥混合做成丸子,既保留了营养,又解决了咀嚼问题。
老年饮食第五关键:水分摄入有意识"我不渴,不想喝水。"这是我爸的口头禅。
老年人对口渴的感知明显下降,容易出现缺水状态而不自知。我发现爸爸晚上起夜频繁,白天却几乎不喝水,尿液颜色深黄。

我在家里各个位置放了水杯,客厅茶几上、电视机旁、床头柜上,还在爸爸常用的杯子上标记了刻度线。
"爸,这条线是上午应该喝到的量,这条是下午的,晚上睡前少喝点,避免起夜太频繁。"我还设置了手机提醒,每两小时提醒他喝水。
有意思的是,老年人补水也有技巧。大量快速饮水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我建议爸爸小口慢饮,每次100-200毫升。喝白开水觉得没味道,可以加点蜂蜜、柠檬片或少量盐调味。

上周给爸爸买了个保温杯,他现在习惯随身携带,杯子上贴了张小纸条:"每两小时喝一杯,健康长寿有保障",这是我们俩一起想的小口诀。
老人饮食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多多。吃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才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我常对爸妈说:"吃饭不在多,在于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次看到爸妈因为调整饮食习惯而精神越来越好,我这个做女儿的也特别欣慰。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更多家有老人的朋友们,让我们的父母长辈吃得健康,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