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贺龙当着罗荣桓的面怒斥陶勇:你这是胡扯蛋,意欲何为?

鉴史论 2025-04-21 16:26:45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成为铁粉,既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又能方便您阅读、分享、评论。

1952年11月8号那天,毛主席发了话,陶勇就成了华东军区海军的头儿。到了1955年9月27日,周恩来总理点头,陶勇就被授予了海军中将的军衔。到了那年年底,华东海军经过一番调整,名字也换了,改成了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但是,像陶勇这样有建树的人,却被贺龙元帅严厉批评说:“你这是在瞎扯!”贺龙元帅为啥要这样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961年3月份,贺龙和罗荣桓两位大领导,在得到上面的点头后,跑到舟山去看了看。听说他们来了,东海舰队的头儿陶勇,立马自己跑去接他们。贺龙和罗荣桓在舟山干的每一件事,也都是陶勇一手操办的。

陶勇这位海军将领,是毛主席亲自挑选的。对他来说,军事训练和提升部队战斗力一直是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他始终认为,这事儿绝对不能马虎。

陶勇在海军队伍建设这事儿上,一直都是自己上手干。他经常带着队伍出海练兵,专门挑大风大浪的天气来锤炼战士们。他讲究实际出发,说要做到“打仗训练两不误”、“训练管理一起抓”,还得“加强领头人的指挥”。

陶勇管海军,讲究的就是一个“严”字。他管理海军时,标准严格,毫不含糊。从日常训练到执行任务,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做到最好,不容许半点马虎。他对纪律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谁要是敢越雷池一步,那他肯定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并要求立即改正。陶勇的这种严格管理方式,让整个海军部队都保持着高度的战斗力和严明的纪律。在他的带领下,海军部队的训练水平不断提升,执行任务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说,陶勇的“严”字管理,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船上的日子挺紧凑,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船员们得天天忙着打扫卫生、维护设备、练习打仗,还得参加政治课。等到晚上,大家还得一块儿在全船范围内继续学习。

陶勇和另外七个干部各自分到班里和大家一起生活,士兵舱里挤得满满当当的。这边刚有人想去厕所,那边又有人得上甲板站岗。虽然大伙儿都尽量轻手轻脚,但还是会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

船上好多同事都操心首长们休息不好,就琢磨着给他们找个更安静的地方住。边照玉这位老水手,还有副舰长,就一块儿跟首长说了大家的想法。

知道这事后,陶勇讲道:“我要是不跟大伙一块儿住、不一块学习、不一块劳动、也不一块玩,那我当兵还有啥意义啊!你们觉得我这话在理不?”

陶勇有个铁定的原则,那就是不接受任何“特别”优待。

还有一回,那些老水手们特意备好了茅台酒、肉和绿豆面条,打算给船上的兄弟们开个小灶。这事儿让陶勇给知道了,他乐呵呵地对老水手们说:“行嘞!你们先把这些东西收着,等我退伍后,请所有的代表到我家吃饭!我就直说了吧,在船上当兵,谁也不能搞特殊!”

陶勇司令员要求自己和普通水兵没啥两样,军舰一开动,不管是白天黑夜,他都得轮班站岗。每当轮到他操作航行钟时,陶勇总是早早就站到操作台前,水兵好心给他搬凳子,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硬是要站着执勤,他这股认真劲儿,成了大伙儿眼里的好榜样。

在船上洗澡还算方便,但洗衣服就比较费事了。陶勇为了工作能快点干完,会把要换洗的衣服塞到床底,等衣服堆多了,再一块儿拿去洗。没想到,床底的衣服竟然被水兵给瞅见了。

水兵悄悄把他的衣物给拿了出来,然后又默默地给洗干净晾好了。这事儿最终没能瞒过陶勇,他瞅着那些晾着的干净衣服,只好笑着对大伙儿说:“行啦,看来我这个老兵是真的比不上你们这些年轻小伙子了!”

一听这话,大伙儿都忍不住咧嘴笑了,陶勇在海军那边,那真是人人夸,好评多得数不清。

为啥陶勇会被贺龙当面训斥呢,而且还是当着罗荣桓的面?

贺龙和罗荣桓到舟山是为了进行考察,到了岛上后,陶勇负责给他们安排活动。头一天,陶勇陪着两位老领导顺利上了岛。但到了第二天,因为天气实在太糟糕,为了两位老领导的安全着想,就决定不上岛了。

那天晚上,文艺团的战士们在忙着排练新节目。陶勇得知贺龙和罗荣桓今天没啥大事,就琢磨着带他俩去看看表演。想着反正要检查岛上的工作,干脆也让两位老总感受一下岛上的休闲时光。

那天晚上,节目真是棒极了。演完之后,罗荣桓和贺龙两人都对这场节目夸个不停。

贺龙猛地一想,转头朝陶勇问道:“嘿,那个节目真是绝了,咱们部队看过没?战士们看完啥反应啊?”

陶勇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的一名演员就直接跟贺龙讲:“我们之前给部队表演过,但具体反响怎么样,我们也不太清楚。”

听到这话,贺龙直接问陶勇:“部队那边啥反应?大家心情都咋样啊?”

贺龙把陶勇给问懵了,但陶勇还是得回个话,于是他对贺龙讲道:“士兵们反应挺好的,心情也还行。”

贺龙一听,立马当着罗荣桓的面,对陶勇发火道:“你这纯粹是瞎扯!我刚才问你有没有给部队表演过,你一声不吭,还往边上的演员那儿瞅,明摆着你没去部队了解过情况嘛。”

陶勇被贺龙的一番话直接给说懵了,一句话都反驳不出来。贺龙讲的那些都是实打实的情况,他根本没去提前了解过,也不晓得大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贺龙清楚陶勇的性格,知道他是个办事严谨、毫不马虎的人,于是语气变得温和些,对陶勇讲道:“前阵子,咱们在南京考察时,发现基层那边物资不够用,官兵们连饭都吃不饱。我猜你们这儿可能也有这种问题,你们得多留意、多问问官兵们的情况,然后赶紧给他们想办法解决啊!”

陶勇爽快答应:“放心,这事儿我肯定会去查清楚的。”

陶勇承诺的事儿,他真就办到了。

每次到单位进行工作检查,陶勇都会亲自过问执行任务时碰上的难题。记得在穿山半岛搞演习那会儿,舰上人员反映说,登陆兵上了舰之后,吃饭的家伙什儿不够用,碗筷短缺。

说到这事儿,有的同志觉得,在舰队司令跟前提这些琐碎小事不太合适。但陶勇却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他说:“吃饭这事儿可大可小,要是没了碗筷,大伙儿咋吃饭呢?”

陶勇特别挂念基层,哪儿条件差,他就往哪儿钻。不少舰艇、岸炮阵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总是主动询问大家的需求,实心实意地帮忙解决难题。

1965年的某一天,陶勇在支队那边钓鱼呢,结果碰到了以前的手下,主炮军士长曹玉邦。一见面,陶勇就热情地问他:“今天不是该休息嘛?你咋不在家帮你媳妇忙活,反倒跑这儿来了?”

曹玉邦说:“我家里人的随军手续都已经搞定了,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房子,所以他们还过不来。”

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陶勇立马回到了舰队。没过几天,他自己拍板决定拿出3万块钱,给支队建起了21间宿舍,这样一来,好多干部的家属随军后住房问题就解决了。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