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4周年!看到《上甘岭》里的英雄冢,真的绷不住了!

以史为鉴说 2024-10-25 11:18:02

《上甘岭》坑道斗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十五军几乎全部动员了起来,也开始准备反击,夺回全部的阵地。

这两天的剧情,才是真正的拉锯战,也是《上甘岭》,最为艰难的时刻。

不少人跟我一样,看到这开始破防。

也有来自美国的网友说,无论是不是军迷和剧迷,《上甘岭》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这两天,《上甘岭》的播放数据也持续高涨。

无论什么统计平台,基本上都是冠军和收视率收割机。

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入坑《上甘岭》,开始跟着剧情节奏,沉浸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的艰苦中。

或许我们想象过无数次,面对敌人的炮火,志愿军战士会打得十分苦难,但没想到能苦成这样子。

之前看过了黄继光和邱少云,这几集中,终于看到了“一个苹果”的故事,这是我们课本中学过的故事。

剧中,战士徐晓的母亲,拜托秦基伟把一筐苹果,送到自己儿子手里,因为部队都打光了,秦基伟只能派自己的警卫连上山运送物资。

可敌人的炮火太过猛烈,物资都没送上去,警卫连长也牺牲了,徐晓更是牺牲在了掩护警卫连的路上。

进入坑道的,只有这一个苹果,看得我泪眼婆娑,不知道怎样调解自己的心情。这部剧对我们熟悉的一个苹果的故事进行了改编,把战士、母亲、祖国和人民一下子就联系起来了。

就像编剧何楚舞曾说过:“我斗胆改编了一个苹果的故事。秦基伟视察苹果运输情况时遇到了来自太行山的老太太,她来自拥军模范之家,作为祖国慰问团代表到了前线,她的丈夫,大儿子儿媳在抗战、解放战争的拥军中牺牲,小儿子是她最后的亲人,他就在八连,就在坑道里,随时会牺牲,她想办法表达了母亲的情感。他老家种了苹果树,每年收苹果的时候,母亲都会在第一个摘下的苹果上系上红绳。最后,终于有一个苹果被送进坑道,小儿子看到苹果上系着的红绳想到了母亲,鼓舞了他和战友斗志。”

不过,面对困难,十五军从上到下,就没人退缩。

虽然美国有范弗利特弹药量,但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这也是秦基伟确定的,上甘岭战役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凭志愿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力打败美国的钢铁装备,并且,坚守坑道,让坑道跟钉子一样,拖垮美军,从而迎来大反击,这是志愿军必胜的信念。

而坑道中的志愿军战士,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虽然条件艰难,但各连还是接连提交了请战书,这些带着血的请战书,更坚定了秦基伟作战的决心。

尤其是八连的战士们,他们集体在请战书上按手印:

“要么赢,要么死,八连誓与阵地共存亡”。

历史上,上甘岭战役期间,各位战士、各级部队意志坚定,都曾有不少写请战书的事例。

上甘岭战役刚刚打响的时候,兄弟部队的情绪就被激发,请战书跟雪片一样飞到志司。我们熟知的英雄黄继光,曾经也写过请战书入朝作战,建立功勋。

这些请战书,既是真实的历史,也是我们志愿军战士,钢铁般意志和保家卫国决心的体现。

向红绣的那一面红旗,也是他们英雄事迹的最好证明。

“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

这面红旗表明了八连上下坚守阵地的决心,此处出现的红旗还是完好无损的,到战役胜利时,红旗上布满了381个弹孔。

其实,这面红旗,跟英雄们一样,都是真实的事迹。

1952年10月18日夜,我志愿军十五军八连连长李保成率领八连向上甘岭597.9高地运动,在坑道中坚守了14个昼夜后,八连终于将自己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在这14天里,八连带着这面军旗在上甘岭高地不断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每反击一次,红旗就插上阵地一次,一次次弹头崩、弹片穿,一面不到2平方米的红旗上布满了381个弹洞,这面军旗也成为了八连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最好见证。

现如今,去军博,还能看到这面布满弹孔的军旗。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从大小到字体,跟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文物一模一样。

当然,前面有战士们拼命,后方的战士们,损失也十分惨重。

因为美军炮火的封锁,后勤运输的八千人队伍,牺牲了一千七百多人。

秦基伟在参观英雄们的“英雄冢”时,热泪盈眶,看得我情绪也是奔涌万千。

因为这不仅仅是牺牲,这些英雄冢遗物的主人,基本上都是因为炮火或其他原因,连遗体都没有的。

镜头扫过,英雄冢中有照片,有钢笔,有衣物,有手套……每一件遗物背后,都是一个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战士,每一个物件里,都饱含他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以及牺牲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

今天,也就是10月25日,就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已经过去了74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不仅有教育意义,还能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老兵,传承先烈遗志,好好建设我们的祖国。

抗美援朝纪念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英勇先烈们的缅怀和敬仰。

这个日子,再看《上甘岭》,不仅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勿忘历史,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