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生活未必糟糕

松柏之青 2023-02-10 08:06:16

随着微信好友的增加,朋友圈逐渐变得嘈杂,少了许多往日的生活气息。

身边的好友发朋友圈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连权限也设为“仅三天可见”。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也许有着这三种心境。

1

真正的成熟,都是不动声色

很喜欢一段话:“挫折经历得太少,才会觉得鸡毛蒜皮都是烦恼。当你经历越多真实与虚假,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之后,反而没有那么多的酸情。你会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说。”

曾经,我们特别渴望他人的关注,心情有细微的高低起伏都要与人诉说,听到闲言碎语定要逐一驳斥,费力耗神解释一通。

随着经历渐长,便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是所有人都听得懂你急切倾诉背后的委屈与心酸。

很多时候,与其苦口婆心地解释,不如笑笑而过,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

人生路远且阻,难免会跌倒、摔跤、磕得头破血流,想要找人倾诉,一吐苦水。

但真正的成熟,都是在沉默中炼就的。

不发朋友圈,不跟旁人抱怨,不是不苦、不累、不想哭,而是在沉默中坚强,沉淀,静静反思与消化,把更多时间花在解决问题上。

不喧哗,不声张,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2

真正的朋友,不只是点赞之交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

有个高赞回答:“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方式发给在乎的人了。”

深以为然。

微信好友数百千,不如知己三两。

那些掏心窝的话,自然是要倾诉给那个理解自己的人。

不是不社交,而是只和特定的人交往。万人拢,不如一人懂。

毕竟,感情的维系靠的不是点赞或浅尝辄止的交流,是无数个促膝长谈的夜晚,是一起并肩大笑、相拥落泪的经历,是分享过彼此秘密与梦想的交心。

相比在朋友圈做点赞之交,想起那个人,就干脆私聊。在同一个城市,尽量见面的友情更有价值。

3好的生活,在朋友圈之外

“圈子容易给人以错觉,误以为圈中人都是朋友。”

周游于应酬与交际之中,无法获得内心孤独的解药,也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好的生活,都在朋友圈之外。

陈道明在不拍戏的时候,喜欢待在家里读读书、写写字,弹弹琴、下下棋,或者是给妻子女儿做点针线活儿。

他在书里写道:“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现在最喜欢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我也会做点手工。糖人、面人,木工、裁缝,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

这种细致静雅的生活曾被人调侃为:奇技淫巧以悦妇孺。

可陈道明却不以为然:“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一件件“无用之事”凝聚出的斑斓色彩,才得以映照出生活最本真的面貌,化作精神的养分,滋养着生命。

也唯有屏蔽无效社交,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意义、更有趣的生活上。

活在朋友圈的人,生活未必精彩;从朋友圈消失的人,生活也未必糟糕。

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为思想插上翅膀,无限逍遥,内心越发充盈;

无论现实怎样,也可在自己的世界享受一个人的清欢

0 阅读:9

松柏之青

简介:发布老年信息,提供老年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