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古训对师风师德就曾作出过严格要求,可见,身为学生们的老师,自身品德优良与否在传播教育和传授知识中,是有巨大的影响。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传播的神圣之地,理当严于律己,师生潜心学术、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适合学习的氛围。
而事实却让人失望,围绕高校时不时总会闹出花边新闻,令人大跌眼镜。
01
重庆移通学院丁伯慧
身为移通学院院长的丁伯慧,被女教师举报:受其露骨言语消息骚扰,身心受到伤害。
丁伯慧,除去他在移通学院院长身份外,一定程度上在作家圈是具有知名度的。
创作过许多小说,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凭借创作的作品,成为许多地方的签约作家,可以说,丁伯慧在事业上是取得了成功。
穿着西装、戴着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十分秀气。谁也没有料到在这副人畜无害的装扮下,竟然暗藏着一颗“虎狼之心”。
日前,移通学院一女教师向学校提交相关的证据,对丁伯慧进行职场骚扰进行举报。
学校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成立调查小组,找到丁伯慧进行问询、谈话,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公开。
发布通告:丁伯慧不再担任移通学院院长一职。
可以说最后的结局是大快人心,丁伯慧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好在女教师及时止损,面对丁院长的骚扰站了出来,而不是吃哑巴亏。
眼看丁院长老是言语试探底线,这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女教师的这一记反击非常漂亮。
在丁伯慧事件影响还没消除之余,南京大学“站了出来”,周恒教授凭借一己之力在网络上赚足了眼光。
02
南京大学周恒事件
作为知名高等学府,集“985、211”双一流高校为一体的南京大学,因一则“丑闻”火了起来。
网传南京大学一教授致女大学生流产,且硕士博士论文涉嫌造假抄袭。
如果说重庆移通学院只是一所民办的三本院校,出现丁伯慧那种人难以避免;那南京大学出现周恒,该作何解释?
这一现象确实值得关注,值得深思!
高校丁伯慧、周恒之流,揭开了大学“温床”,试问高校花边爆料何时休?
一味靠隐瞒避免花边爆料的出现,这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唯有学校所有的教职工、师生都遵守相应的道德法规,才能在根源上解决花边新闻出现的问题。
说起周恒,确实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根据南京大学其他一些同学的反馈来看,周恒在他所在的院校就如同“无敌战士”般的存在。
南京大学一本科生就说:“周恒喜欢收集学生和老师的隐私、并以此威胁利用…最后强调说周恒就是小人,惹不起,躲得起!”
像这样的评论不在少数,可见周恒教授在学生群体中的印象极差。
按照道理来说,20岁出头的年轻人是最好相处得,更何况是一群素质极高的大学生,周恒宇同学们相处不好,那不就说明其本人的品德以及行为各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吗?
事实说明也的确是如此,一位在南京大学就读过的女大学生,多次举报周恒做出过的兽行。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就不过多言语。
03
杜绝大学出现“温床”
温床容易滋生蛀虫,当某个行业有蛀虫出现后,所有行业的就职人员都会受到影响。
教育行业也不可避免,当出现一位师德师风败坏的老师后,所有的老师都得替他背锅,遭受议论。
在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建设师风师德,某些高校教授仍不知悔改,自以为掌握着学生们的“生杀大权”,有胡作非为。
如此胡作非为,实在是不可取。身为教育的传播者,理当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角色,是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制造困难,更别说做出伤害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事情。
一方面是法律所不允许,另一方面是不能踏破道德底线。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是较为自由,这就让有些人觉得能钻空子。利用学生毕业、各项证书等事情相要挟,胁迫学生做不想做的事情。
面对这一情况,学生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在告知老师无效的情况下,不妨向身边的室友、同学或校外的朋友寻求帮助。
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千万不要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觉得麻烦害怕跟身边的朋友说,有些人就是掌握了这个心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直到无穷无尽。
高等教育不该出现丁伯慧、周恒这样的斯人败类,对此,你怎么看?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2012年下半学年开始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担任教学老师。现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特聘教师,钓鱼城研究院院长兼创意写作中心主任
在物资和荣誉的充足下,堕落了的作家。无论什么头衔,多耀眼的光环,不常常自我反思,认清自身人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自我毁灭。
估计这种行为永远也休不了了,手中的那点权利不用到极致怎么行?[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