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前不久,我们在《今天,老将苏-27UBK被军迷强势围观!90年代进口苏-27如何改变中国空军?》这篇文章中,先后提到了两次苏-27UBK型战斗机座舱里的暗舱支架,当时咱们说这个暗舱支架是苏-27UBK型战斗机用来做暗舱训练使用的,也是苏-27UB战斗机相比歼-11BS型战斗机最大的特征,文后就有人在问,这个暗舱支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那暗舱训练又是什么东东,问了好几次,那咱们今天就来解答一下。
咱们都知道,从飞行技术角度来说,飞行技术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目视飞行(VFR),这种飞行模式就是我们日常观察到的“飞行”,飞行员靠观察外部环境来确定飞机的飞行姿态,早期飞行员甚至可以感受气流的变化来大致估算飞机的空速,靠地标或者观星+六分仪来确定飞机的位置等,这是最早的飞行方式,当然,也是最基本的飞行方式。
但是,目视飞行的缺陷很多,比如在昼间复杂气象条件,或者夜暗条件下,就很难飞行了,所以目前主流的飞行方式,是目视飞行加上仪表飞行(IFR)。所谓的仪表飞行,理论上是不依赖于观察外部条件,而是依托驾驶舱内的仪表来判断飞机状态。比如用于判断飞机姿态的地平仪,用于判断飞机高度的雷达高度表和气压高度表,用于判断飞机空速的空速表,以及用于确定飞机磁航向和无线电航向的罗盘/无线电罗盘等。同时,目视飞行可以作为参考,和仪表飞行互相对照,共同确定飞机状态。但是按照优先原则,一旦目视和仪表出现偏差,飞行员优先相信的应该是仪表显示。
1981年黄植诚驾机起义回国,黄植诚以训练“仪表飞行”技术为理由,让许秋麟安暗舱罩盖上,自己要飞个特技,之后向大陆福建空域飞行。
因此,在飞行员训练中,无论是目视飞行还是仪表飞行,都是必须学习的飞行技术。其中在仪表飞行训练中,按照要求,飞行员是不能通过目视外部环境判断飞机姿态的,而是全部通过观察飞行仪表来判断飞机当前状态(姿态,空速,高度,航位)进行飞行。因此,仪表飞行训练的要求,是要飞行员不具备观察外部环境的条件,这时候就要做到“暗舱”了——把座舱用遮阳布遮起来,完全遮蔽飞行员对外部态势的感知,类似于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舱内仪表上,实现全仪表飞行。
乌克兰空军苏-27UB的暗舱支架
所以,苏-27UB的暗舱支架,所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实际上暗舱支架的完整版本,不仅有支架,两侧各有一套帆布蒙帘,使用的时候直接把帆布蒙帘拉起来遮住座舱,就可以实施仪表飞行了。这套系统对于苏联战机来说也算是标配,不仅苏-27UB上有,在米格-29UB和米格-23UB等机型上同样存在,就是用来训练飞行员仪表飞行的,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