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拳法”出击,上汽要“站着创新”

贺嘉豪侃车 2025-04-14 16:50:09

“汽车这玩意儿,以后到底是谁说了算?”

这句话,最近在汽车圈里被反复提及,甚至快成了朋友们茶余饭后的口头禅。有人说是科技公司,毕竟智能汽车的核心是智能,软件定义汽车嘛;有人说是电池厂商,没电啥智能都白搭,电动车心脏才是关键;还有人觉得,最终还是得看传统车企,毕竟人家造车底蕴深厚,安全可靠才是王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话说回来,未来汽车产业的走向,可能不是单一力量说了算,而是一场多方参与的“群雄逐鹿”。在这场变革中,传统车企的角色尤为关键,他们既要保持原有的优势,又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生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上汽集团,这家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最近就搞了件大事。一场名为“上汽之夜”的活动,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更传递出清晰的转型信号:上汽要以“三套拳”应对未来挑战,从核心技术突破到全球生态合作,再到组织架构革新,全方位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化转型。

上汽这“三套拳”到底是什么?又能否帮助它在未来的汽车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先说第一套拳——“内家拳”。这套拳法的核心,是聚合内力,苦练基本功。在汽车领域,基本功就是核心技术,尤其是底盘技术和电子架构。

底盘,被誉为汽车的“骨架”,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智能化时代,底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它不仅要支撑车辆的行驶,还要为各种智能驾驶功能提供基础。上汽将旗下所有底盘研发和制造能力整合,全力打造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就是为了掌握这项关键技术的主动权。

如果说底盘是汽车的“骨架”,那么电子架构就是汽车的“神经系统”。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电子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庞大。传统的分布式电子架构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集中式电子架构。上汽推出的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正是这样一套面向未来的技术,它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能够为车辆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

可能有人会问,有了底盘和电子架构,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核心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闭门造车,也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汽的第二套拳——“外家拳”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套拳法的核心,是同行借鉴、跨行革命、借力打力。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上汽深谙此道,积极拓展“朋友圈”,与宁德时代、Momenta、地平线、阿里等头部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与华为的合作更是备受关注。双方将采用“智选车”合作模式,在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深度协同,共同打造用户喜爱的品牌和产品。这意味着,上汽不仅可以借助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还可以分享华为在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方面的经验。

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可以帮助上汽提升智能化水平。而与电池厂商的合作,则可以保障其在电动化领域的竞争力。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可以确保上汽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池供应,并共同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

通过开放合作,上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智能汽车生态,将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掌握了核心技术,又有了强大的生态合作,上汽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上汽的第三套拳——“组合拳”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套拳法的核心,是内外兼修,默契配合。具体来说,就是实施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

在全球化方面,上汽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目前,上汽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多个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上汽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销售渠道。

在本土化方面,上汽针对每个区域市场,推出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欧洲消费者注重环保和节能,美国消费者喜欢大尺寸的皮卡和SUV,中国消费者则对智能网联功能情有独钟。上汽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开发不同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产品本土化之外,上汽还在积极推进运营本土化。在海外市场,上汽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合资公司,聘用当地员工,开展本地化营销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上汽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通过Glocal战略,上汽将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内外兼修,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这“三套拳”之外,上汽还在积极进行组织架构的革新。他们将乘用车、国际业务、研发总院等核心部门整合,实现自主品牌统一决策,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上汽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是技术挑战。智能汽车涉及到众多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些技术发展迅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

是市场挑战。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车企的转型,还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上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是人才挑战。智能汽车需要大量具备跨界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是上汽面临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上汽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他们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上汽之夜上,上汽集团的高层也多次强调,他们将以“跪着学习”的谦逊、 “站着创新”的骨气,与伙伴们携手共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全面领航。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上汽的转型决心,也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共同愿景。过去,中国汽车产业主要依靠规模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落后。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品牌竞争力。

上汽的转型,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变革,更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方向。他们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其他中国车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上汽集团正试图通过这“三套拳”,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更具活力、更具创新力的上汽。

这 “三套拳”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内家拳”,是苦练内功,掌握核心技术,夯实发展根基。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外家拳”,是开放合作,构建智能汽车生态,形成发展合力。与各领域的优势企业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组合拳”,是内外兼修,实施Glocal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在全球化方面,不断扩大海外版图;在本土化方面,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个性化产品。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组数据上,根据上汽集团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为502万辆,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汽的表现却十分亮眼,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11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这充分说明,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而在海外市场,上汽的出口销量也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展现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上汽集团的转型战略正在逐步落地,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当然,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汽集团的带领下,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从规模领先到全面领航的跨越。

0 阅读:0

贺嘉豪侃车

简介:贺嘉豪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