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两岸关系的话题里总是绕不开,作为曾经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虽然早就卸了任,可他的一举一动还是能掀起不小的波澜。
尤其是他提出的“新三不”政策——不推动台独,不排斥统一,不可使用武统,简直就像往两岸这潭水里扔了块大石头,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这政策听着简单,可背后藏着的意义和影响却一点都不简单。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生在香港,祖籍湖南衡山。两岁那年,他跟着家人搬到台湾省,从小就聪明好学。
他加入国民党,后来考进台湾大学法律系,1972年毕业后又跑去美国深造,拿了纽约大学的法律硕士和哈佛大学的法律博士。学成回台后,他在政大教过书,后来一步步踏进政坛。
马英九的仕途起点挺特别,他先给蒋经国当过英文秘书,这可是个大人物身边的角色。
后来,他一步步爬上了更高的位置,当过“总统顾问”、法务部长、台北市长,还做过国民党主席。2008年和2012年,他两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算是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

说到他在台北市长那会儿,得提几件事。
他推了台北捷运扩建,弄了公交专用道,鼓励大家多坐公车,把台北的交通弄得顺畅不少。还有个挺出名的例子,他把米酒价格从180元降到25元,老百姓拍手叫好。
不过,马英九的路也不是一路顺风。比如他跟李登辉的关系,早年两人挺好,他还给李登辉当过翻译。可后来李登辉立场变了,两人闹掰。
李登辉把他调去当法务部长,本想冷处理他,结果马英九反倒借机干出一番名堂。2005年,他当上国民党主席,2008年赢得大选,2012年连任,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马英九的“新三不”政策,具体就是:不推动台独,不排斥统一,不可使用武统。
这话听着不长,可分量不轻。比起他早年当领导人时说的“不统、不独、不武”,这“新三不”明显多了点新意,也更贴近当时的情况。
2018年的两岸关系,简单说就是“不太平”,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官方交流直接断了线,经济、文化啥的都受影响。
我们的态度越来越硬,台湾那边民进党又在搞自己的小算盘,岛内民意也分裂得厉害。马英九挑这时候抛出“新三不”,明显是想给两岸关系降降温,顺便给自己这些年的主张做个新注解。

马英九一直都反对台独,这点没啥新鲜的。他觉得台独是两岸关系的大雷,谁踩谁炸。他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对把台湾从这个框架里硬拽出去,因此便有了“不推动台独”。
“不排斥统一”这条,跟以前的“不统”比,有了变化。以前他说“不统”,意思是现在不谈统一的事儿;现在改成“不排斥统一”,等于把门留了条缝,表明他对统一持开放态度。不过他也说了,统一得和平、得民主,不能硬来。
“不可使用武统”这条,是对武力的明确否定。马英九觉得,用打仗的方式解决两岸问题就是灾难,和平才是唯一出路。
这话既是说给我们听,也是讲给台湾老百姓听。

“新三不”不是随便说说,它的核心是稳住两岸关系。
马英九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大家:别闹太僵,也别关死未来的门。他既反对台独激化矛盾,又不想让武力把事儿搞砸,还留了统一的口子,算是一种务实又有点理想的平衡。
政策一出来,两岸乃至国际上都炸开了锅。有人叫好,有人摇头,咱们得从不同角度看看这政策到底动了谁的奶酪,又给了谁希望。
在台湾省,有人觉得“新三不”靠谱。毕竟大部分老百姓不想打仗,也不想两岸关系太僵。马英九这套说法,迎合了想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一些学者也说,这政策有逻辑,能给两岸对话留点空间。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民进党那边直接不买账,觉得马英九太“亲中”,是在向大陆示弱。一些台独派更直接,说他完全不顾台湾的“自主性”,还有人觉得这政策太理想化,现实里根本行不通。

我们这边,对“新三不”的态度挺微妙。一方面,马英九反对台独、不排斥统一,这跟大陆的底线和目标不冲突,算是正面的信号,大陆官方和媒体也表扬过他维护两岸和平的立场。
可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马英九毕竟不是现任领导人,他的话更多是个人意见,实际影响有限。再加上我们一直强调统一是历史大势,台湾得认清现实,马英九这“不排斥”但不主动推的姿态,可能还不够解渴。
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对两岸稳定都乐见其成,马英九的“新三不”要是能让两岸少点火药味,他们自然欢迎。美国尤其关注台海局势,毕竟这关系到他们在亚太的战略布局。日本也差不多,不希望自家门口乱起来。
不过,有些国家也担心,马英九这政策会不会让台湾更靠拢大陆,挤压自己的国际空间。比如美国,一边卖武器给台湾,一边又得平衡跟大陆的关系,马英九这套说法让他们有点摸不准下一步咋走。

马英九虽然下台了,但他的政治遗产还在发酵。
马英九当领导人那八年,两岸关系算得上“黄金期”。2008年上台后,他推动两岸直航,签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陆游客来台人数暴增,经济交流热火朝天。2015年两岸领导人70年来头一回面对面,这都是他务实作风的体现。
“新三不”其实是他那套思路的升级版。当年靠“九二共识”稳住两岸关系,现在用“新三不”给未来指条路。他始终相信,和平是基础,交流是钥匙,统一得慢慢来。

但这遗产也不是没争议,他在任时经济政策被批“空心化”,岛内年轻人对他不满,觉得他太重视两岸关系,忽略了台湾内部问题。“新三不”也一样,有人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没考虑现实的复杂性。
两岸关系这盘棋,越下越复杂。马英九的“新三不”能在这棋局里起到啥作用,还得看未来的变数。
如果两岸都愿意给和平多点耐心,“新三不”还真可能是个不错的起点。它既反对台独,又不关死统一的大门,还强调和平,对话的空间是有的。
不管咋样,马英九用“新三不”表明了态度:两岸得和平,不能硬来。只要双方还能坐下来谈,未来就不是死局。
参考资料
资料:马英九简历.网易新闻.2012-1-10
专家:马英九“新三不”主张比“老三不”更积极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