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传教士镜头下的浙江,100多年前的温州竟已如此发达!

万物知识局 2024-09-13 09:57:12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有一抹光影,静静地躺在岁月的深处,记录着百年前浙江温州的风貌与人文情怀,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古朴而充满生机的时代,一窥温州这座东南名城的旧日风华。

一百年前,温州已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商机和活力。

温州港,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枢纽,船只往来频繁,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从这里出发,远销海外,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也通过这条海上通道涌入温州,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前沿阵地。

从高处拍下的温州全景,可以看到,远山在飘渺的雾气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江水在山下,环抱着整个温州城,此时,甚至还能看到港口边上无数商船来往的桅杆。

这是一百年前的温州江心屿,江心屿上古木葱茏,风景秀幽,素有“瓯江蓬莱”之称,岛上有众多名胜古迹,如江心寺、东西二塔等,这些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江心屿独特的风景线。

温州宽阔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或肩扛手提,或悠然步行,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木质店铺,招牌虽已斑驳,却依旧能辨认出“洋货”、“布庄”、“药铺”等字样,透露出浓厚的商业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氛围。

一百年前的温州教堂,自从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逐次开放,使得国外许多传教士进入中国境内,他们在国内各地大肆宣传基督教,修建了许多教堂。

一百年前的温州城西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老教堂,最初由英国偕我会的传教士李庆华于清光绪四年建造的,城西堂在清光绪十年的中法战争期间遭遇了“甲申教案”,被焚毁,而传教士苏慧廉于光绪二十四年又用赔款和捐赠重建了城西堂。

一百年前的温州街头,行人稀稀拉拉,两边也还没什么铺子开业,路边儿上还有一只黄色毛发的小狗,镜头最前面一个穿着褐色褂子的中年男人笑着。

温州某三口之家的家庭合影,看男女主人的穿着打扮,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也过得相当殷实,极有可能是本地某小官吏。

这是温州著名的景点积谷山,历史上,众多名人雅士曾在积谷山留下足迹,比如南朝刘宋时期的温州郡守谢灵运,他爱永嘉山水之美,曾在积谷山下建屋凿池,迎其母定居于此。

一百多年前的温州女子学校,在沿海一带,教育事业会相对于内陆更加发达,这里也更容易接收到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很多传教士和国内有识之士开始开办女子学校,让姑娘们接受不一样的知识。

积谷山的摩崖题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为温州市区所独有,这些题刻大多为文人或官员在温州游历后的诗作或题字,如谢灵运的“谢客岩”,照片所在就是谢客岩旁,这些名人雅士的到访和题刻,吸引许多文人雅客来访。

大雪后,一片银装素裹,位于南方的温州有这样厚的积雪实属不易,几个传教士和温州官吏在雪中的公园里留下这张合影。

一名穿着打扮很“中性”的温州女子,不说明,还以为是一个长相秀气的小郎君呢,她的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和一本书籍,那本书有点像国外传教的圣经。

这张照片拍摄于温州教会成立的男校中,照片中的男校学子年龄不一,有的是三四岁的稚童,有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年,照片中还有外国传教士和教书的老先生。

温州传教士居住的房间,可以看到,无论是摆设还是墙壁上的挂画,都完全遵照西方的习惯,坐着的那个男性传教士面前还摆放一架价格不菲的钢琴。

一百年前温州的华盖山,据历史记载,温州城自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建立之初,华盖山便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上清晰可见的华盖山城墙是温州古城墙在华盖山的残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最晚至北宋已有城墙存在。

这张照片展现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什么叫做“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江南水乡就引得人遐想翩翩、向往不已。

温州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一百年前,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乌篷船穿梭其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沿河而建的民居,白墙黛瓦,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水巷边上,此时竟是热闹非凡,两边都挤满了居民,一片喜气洋洋之态,也许正逢什么重要节庆,闲话家常,水声、人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水乡生活画卷。

一百年前,坐在海边礁石上的传教士和渔民们,常年在海边风吹日晒的渔民们皮肤都被晒得黝黑,哪怕是几岁的幼童也是满脸沧桑,而作为白种人的传教士在对比之下就显得更加白皙了。

一百年温州粮仓拍摄下的照片,后面的白墙上写着硕大“足食足兵”四个花体字,粮仓里面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是看守的官吏,而是来缴纳粮食的老百姓。

坐落于温州的某处民族企业,气派的公司牌匾上写着“光明火柴有限公司”,照片中的一排人就是公司的各大股东,在一百年前,中国的纺织、面粉、火柴等等民族企业都渐渐兴起。

在温州某处照相馆拍摄婚纱照的两对新人,在一百年前,人们对西式婚礼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许多新青年们都选择这种新潮的西方婚礼仪式。

几个僧人在寺庙中打坐冥想,这座寺庙叫做福庆寺,或许大家对这个寺庙比较陌生,但是提到曾经在这里修行多年的一个僧人,大家就会恍然大悟,没错,福庆寺是弘一大师曾经生活修行的地方。

温州湖心一处楼阁,只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州百年前的俯瞰图景,照片最前端就是城墙的墙壁,古老的城墙虽已历经风雨侵蚀,但仍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祥和。

热闹的温州街景,温州的手工业在一百年前就已闻名遐迩,尤其是制鞋、编织、木雕等传统手工艺,技艺精湛,产品远销国内外。

温州一处油纸伞生产工厂,说是工厂,其实就是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手工制作伞面罢了,在今天,这种做伞的技艺早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温州的学校聚集地,这里有温州一百年开办的好几所中学校,不仅如此,照片中还出现了医院,在最下面,“瓯海医院全景”几个大字十分明显。

这张找乍看还有点吓人,一个大笑的男子竟然骑在一直猛虎背上,这只老虎既没有发怒也么有反抗,实际上,这就是男子养的一只宠物,放在今天的社会,谁还敢这样做呢。

一百年前的温州水心桥,水心桥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桥,也是温州市城区内的重要地标之一,因桥旁有地藏王庙所以也叫做地藏桥,在历史上,水心桥是城区通往水心、西山等郊外地区的必经之路,对当地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东山书院,据说是温州第一所书院,作为温州地区早期的教育机构,东山书院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当时士人求学的重要场所,也是温州地区文化繁荣的见证。

东山书院作为温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温州自古就是文化昌盛之地,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一百年前,温州的文化氛围依然浓厚,书院、私塾遍布城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温州是一处水系发达的城市,水网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见证着船只得来往、行人得喜怒哀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人们生活的一切,都与水息息相关。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温州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一百年前的温州印象,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它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铭记历史、传承文化、不忘初心。

这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温州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生动展现,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百年前的温州,那份淳朴、那份宁静、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许多事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那份深植于心的文化根脉,却如同温州的江水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