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访华,请求通商被乾隆拒绝,竟然是因为神秘“血滴子”

神渡说广西广东 2021-11-30 21:59:51

在武侠电影中,血滴子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也有另一种说法其为雍正时期的一种毒药。那真实历史中的血滴子到底是个啥?

这就需要追溯到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5岁时被送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四书五经与满文,开始时雍正在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府邸内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树上的鸣禅吵着他读书,搞得他有些神经衰落。于是雍正就命令府中的家丁操杆捕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部门,名为粘杆处。粘杆处除了捕蝉外,还负责雍正生活起居,如抓鸟、逮蜻蜓、钓鱼时准备鱼竿和夜晚出门时提灯笼等等日常琐事。

康熙四十八年,雍正从贝勒被晋升为亲王,正值康熙诸子夺嫡的白热化阶段,雍正在其幕僚乌思道的指点下“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面假装傻白甜,称自己“天下第一闲人”,巧妙地躲开了兄弟们猛烈火力的攻击;一面冷静观察所发生的一切,暗自筹划着,交好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和统兵在外的四川总督年羹尧。为在诸子夺嫡获取胜利,雍正在江湖中招募能人异士收养在粘杆处,帮其训练家丁,负责刺探情报与铲除异己贡献突出哈,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冷血、无情和残忍以至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方式令人不寒而栗,因此就有一个恐怖的名称“血滴子”。

雍正即位后,一方面为巩固其统治;另一方面为酬谢其党羽的功劳,在内务府之下设立了粘杆处机关,他们大多是雍正府邸旧人,职位虽不高,但其权力很大。与明朝的锦衣卫相似,一般协助皇帝监视百官、收集情报、排除异己等等。

有史料记载"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为雍和宫,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很是奇怪。有传言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之后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乾隆为消除其父不良事迹,将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命人销毁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以至于今天无法发现其秘密通道的任何痕迹,只是一座供人瞻仰的庙宇。

雍和宫

1793年法国大革命后的第四年,为了跟中国做生意、顺便收集情报,英国派马嘎尔尼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西欧国家正式出访中国,英国人十分重视,总计有700多人出使,团队里头包括有医生、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还有艺术家等等,还带着精心选购的600箱地理天文仪器、图书、前膛枪、钟表和110门炮舰模型等等,以表示我们大英也是文明人,这是文明与文明之间平等的对话。如果英国人去的是印度,那他们就不会这样玩了,直接提着枪挨个挨个传递来自上帝的问候。

那你们肯定会疑惑为什么当时英国会如此地尊重中国呢?在鸦片战争之前,欧洲有很多中国迷,就像如今我们中的某些tg人士羡慕欧美发达国家一样,他们向往和崇拜中国人。他们的精英阶层乃至学者们都认为需要向中国学习,以与中国接轨而感到自豪。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甚至有更舔狗的话“...中国(即使)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

那来华访问的马嘎尔尼将遇到清廷怎样的对待呢?马嘎尔尼从英国出发历时9个多月的时间来到满清都城北京,当时的乾隆正在热河行宫避暑,便委派了钦差大臣徵瑞接见他们,并一路上护送他们前来,一路上照顾有加。在这一行的所见所感让身为中国迷的马嘎尔尼大为震惊,很是费解。在其日记中记录到沿途的百姓住房大多破烂不堪,好一点的用半烧制的砖瓦建造,差一点的使用泥土堆积起来的,屋顶用的是稻草或者茅草,更有甚者使用的是粗制的木头、芦苇杆编制的围墙。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屋内还蓄养了一些鸡鸭猪牛,总之生活脏乱不堪。

等到一行人到达热河行宫便被引荐去面见乾隆皇帝,在接见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身为工业文明的英国和处于小农经济的清朝关于参拜乾隆皇帝的礼仪一场激烈争论的事情。清朝需要马嘎尔尼等使团人员双膝跪拜乾隆皇帝,而马嘎尔尼则认为中英两国是平等交流的,不应该使用屈尊跪拜的外交礼仪,断然拒绝,在反复协商下马嘎尔尼被迫同意了单膝下跪的参拜方式觐见乾隆皇帝,给当时的乾隆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导致马嘎尔尼请求通商的建议被拒绝。使大清错过了与当时拥有近代工业文明的英国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导致1840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军打败,此后一百多年间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让近代中国人蒙受了百年的羞辱。

很多人都归咎于清王朝的统治阶级及其社会精英们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不懂得睁眼看世界,还有当时在位的乾隆皇的无知、自负、保守、僵化所造成的。其实不然,如人们经常认为历史人物中的慈禧、洪秀全乃至隋炀帝等都是昏庸无道、愚昧无知、贪图享乐与鼠目寸光,既没有才干,又没有德行。那我想问下他们怎么就能站在权力的顶峰呢?其他的人怎么就不行呢?其实他们比任何人都聪明,只是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而去选择符合他们的选项,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身为清朝统治者的乾隆真的不知西欧各国发生的变化吗,其实整个清政府阶层都很清楚在遥远的西方世界发生了什么,正在经历着什么变化。其实早在1765年,法王路易十五就派高类思、杨德旺来见过乾隆,只是没有马嘎尔尼规模大且正式,乾隆很是高兴。之后乾隆皇帝叫钱德明带队准备回访法国的新国王路易十六,但是这个计划泡汤了,因为法国发生了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被一群农民送上了断头台。此时的乾隆皇帝很是担心,生怕西欧人的思想传到中国,毕竟自己就一个脑袋。所以当马嘎尔尼提出要与清政府通商时被乾隆皇帝果断拒绝。

满清统治者们之所以清楚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就是统属内务府系统中的粘杆处收集得到的情报,有人会问难道我们当时跨洋千里到达西欧获取的情报吗,当然不是也不需要,当时清朝虽然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不是完全阻死了对外交流的通道,广东十三行就是清朝开放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通商交流的场所,因此粘杆处的特务们不必扬帆远航不远万里跑到西欧诸国探听消息,在十三行就有很多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从他们交流中就可以获取西欧世界的变化。粘杆处的资料显示乾隆皇帝是知道西欧发生了工业革命,也知道法国发生了大革命,还知道大英帝国的舰船漂的全世界都是,更有甚者粘杆处的特工们预测将来大清最大的死敌会的沙俄。

1 阅读:9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