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心善,救下小蛇与老汉,龙王:从此一切将称心如意

小悦故事 2024-11-21 14:34:12

南宋仁宗年间,陈州龙阳县书生李秋华十年寒窗苦读,最后终于金榜题名,被派任龙阳县令。

上任不久之后,妻子采莲就为他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李秋华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希望他日后也能像自己一样榜上有名,于是就为他取名李生。

在李生六岁那年,李秋华就将他送入私塾,希望李生在里面能多学些知识,日后科考能顺风顺水。

光阴似箭,转眼李生就已年满十六,这些年,李生果然没辜负父亲对他的希望,小小年纪的他就已成了县里唯一的举人。

可不知为什么,李生成为举人之后,再想往上考,接连两次都以落榜告终,一直都很顺意的李生,接连遭受两次打击后,就有些意志消沉,最近彻底将书本扔到一旁,和几个朋友整日游山玩水。

刚好此时,父亲李秋华接到调令,要前往杭州赴任,由于不知要远调多久,况且陈州又是李父故乡,所以,李父只带了个两个随从,将妻子和李生留在家里。

李父临别前叮嘱李生:“生儿,不要再整日游山玩水,切记要刻苦用功,争取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李生回道:“父亲大人,请放心,孩儿一定谨遵教诲。”

就这样,李父带着两个随从,远赴杭州上任。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临近中秋之时,李父突然想到远在陈州的李生:“不知不觉竟已过了一年之久,也不知生儿在家过得如何?要不让他到杭州来小聚几日。”

想到这里,李父立刻就写了封家书,对随从刘成说:“刘成,你将此封家书送到陈州我儿手里,之后让他和你一起前往杭州。”

刘成接过家书,收拾好行囊,就往陈州出发,几日过后,他便到了陈州将李父写的家书交到了李生手里。

李生看了家书后,收拾好行囊,辞别母亲,与刘成两人一同前往杭州。

刘成陪着李生一路沿江游玩,李生看着江中风景,顿时心旷神怡,只觉得自己应该早些到此一看,那才不负此生。

这日,他们到了镇江,李生见镇江风景如画,心中顿时大喜,他令艄公将船靠岸,之后便登岸上桥,来到江边凉亭之上,欣赏这水天一色之景。

李生目光所及,皆是蓝天碧水,忽然,他发现离自己不远处有一座殿堂,便开口问艄公:“前面那座殿堂,可有何来历?”

艄公回到:“前面乃是千年之前所留下的寺院,自新院建好之后,里面的僧人都搬到了新院中,如今这寺院就闲置了下来。”

李生听说这寺院已有千年,顿时来了兴趣,只身前往寺院里观看。寺院里陈旧的设施和一些小屋里的残檐断壁,足以证明它的年代久远。

李生大略绕寺院观看一圈后,就走了出来。才刚出大门口,就见有七八个孩童,正在用木棒追打草丛里的小蛇。

李生走近一看,只觉得小蛇长得很独特,金眼黄口,全身碧绿,身上长满了锦鳞,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一双眼睛正看着李生,好似在求救。

李生看后顿时心生怜悯,急忙用手拉住小孩木棒:“我给你们铜钱百文,你们将这小蛇卖给我,怎么样?”

几个孩童听到有钱可拿,便立刻放下木棒,将手伸到李生面前,孩童拿到钱后嚷嚷道:“走,去买冰糖葫芦。”

待孩童散去后,李生让刘成将书箱中的艾草取出,就地生火熬汤,然后用温汤将小蛇清洗伤口。

伤口处理完毕之后,李生带上小蛇,让艄公将船划至草木茂盛,行人稀疏之地,将小蛇放在水边。

小蛇被放后,不停的回头看向船上的李生,李生看着小蛇说道:“今日我将你放在此处,以后你可要注意自身安全,万万不可再让人给抓到了。”

小蛇听后,转身直朝水中游去,眼见小蛇游走后,李生也让艄公划船往杭州赶去。

两日后,李生到了父亲李秋华那里,李父问起家里及学业上的事,李生都能对答如流,这样一来,李父也就放下心来。

李生在杭州陪李父过完了中秋,这天中午,李生对父亲说:“现在母亲一人在家,也没个人在身旁照顾,我也差不多该回去了,一来是照顾母亲,二来则是准备考试。”

李父听后,觉得儿子有这样的想法甚是欣慰,于是就准备了些杭州特产,让刘成护送李生回陈州。

两天后的傍晚,李生和刘成就到了镇江附近,见天色已晚,他俩便决定今晚就住在镇江,正好去逛逛这里的夜市。

夜晚的镇江灯火通明,街上行人如梭,各种小吃,江湖杂耍艺人应有尽有,让李生不禁迷了双眼,只知随着行人往前走,等他发现之时,才知道竟然和刘成走散了。

李生也不着急去找刘成,因为李生知道,刘成一定会到客栈里去等自己,于是,他跟着人群一直往前走。

不知不觉中,李生到了一座拱桥旁,只见桥对岸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不少人,李生以为又是江湖艺人在那卖艺。

自小就以读书为主的李生,对江湖艺人的表演很感兴趣,于是他随人群到了桥对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人群中间。

刚进人群中,李生就听到从里面传出的声音:“杨大爷,求你放过我们爷孙俩吧,我真不是有意的,我给你磕头了。”

人群中传来一个男子霸道的声音:“给我磕头有何用,今天不赔百文铜钱,你们就休想离开此地。”

在人群的窃窃私语中李生得知,此时说话的男子名叫杨勇,是镇江的一大恶霸,平日欺男霸女无所不为,就因姐夫是镇江县令,所以这里的乡亲对他是敢怒不敢言。

跪在地上的爷孙俩是城边渔民,孩子父母前些年外出打鱼时,遇到了风暴,结果双双葬身水底。

从此,王大爷带着孙子,靠到河里打点小鱼小虾到街上售卖,赚点钱艰难度日。

今天,王大爷带着孙子蹲在路边卖鱼,杨勇从路上经过之时,一脚踢到了王大爷鱼萝上,结果大爷的鱼洒了一地,杨勇的鞋子也被水给弄湿了。

杨勇见自己鞋子湿了,怒气冲冲的一脚将王大爷踢倒在地,说王大爷将他的鞋子给弄脏了,非要王大爷赔他百文铜钱。

王大爷本来就度日艰难,哪还有钱来赔杨勇,于是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旁边围观的乡亲都知道杨勇秉性,只有眼睁睁看着王大爷被欺负,没一个人敢上前帮助他。

李生身旁一妇人小声嘀咕:“这一老一小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已是很难,可为何偏偏会遇到杨勇,真是造孽呀!"

李生看着跪在地上的王大爷,嘴角流着血,却还将孙子紧紧护在怀里,李生顿时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用力扒开人群,站到了杨勇对面。

“我来替这位大爷赔了你这百文铜钱。”李生说道

杨勇看着面前的李生:“哟,这是哪里来的穷秀才,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居然敢在这里口出狂言,哈哈哈哈哈......”

李生看着眼前嚣张的杨勇,大声说道:“在我看来,是你自己不小心将王大爷的鱼踢翻在地,如今却说王大爷将你鞋子弄脏,你这分明就是颠倒黑白。”

杨勇重新审视了李生一番,接着便叫几个小弟将王大爷和李生团团围住,一脸邪笑的说:“既然你喜欢出头,那好,我现在改变了主意,今天不拿出铜钱两百文,你们就休想离开这里。”

李生虽然知道杨勇欺人太甚,但一想到王大爷以后还要在这里生活,一定不能和杨勇闹得太僵,于是,拿出了两百文铜钱递给了杨勇。

杨勇收到钱后,见周围那么多人看着自己,便不好再为难他们,带着小弟转身就走。

因为前几日杨勇姐夫才警告过杨勇,以后少给他惹麻烦,不然的话,以后杨勇再有什么事,他就不会再帮了。

杨勇走后,李生上前将王大爷扶起身来,接着又把他们爷孙俩送回了家里,看到王大爷破旧的小屋,李生把自己身上的一贯铜钱全部留给了王大爷。

再说杨勇这边,看着搀扶着王大爷离去的李生,转身对小弟说:“好个不知死活的书生,居然敢和我作对,你们跟着他,方便时给他个教训。”

李生从王大爷家出来后,就往客栈走去,谁知还没走多远,就被个黑衣人从身后一棒打在头上,被打后的李生摔倒在地。

黑衣人见李生不省人事,干脆直接将他拉起来,扔到了江里,李生就这样慢慢沉入水底……

李生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在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房间里的一切都是晶莹剔透,是李生从未见过的。

正当他疑惑之际,从外面走来一个身着绿衣,腰系黄带的少年,少年见李生醒来后,走到李生身边:“恩公,你醒了,父王已备好酒菜,请随我来。”

李生下床后,跟着绿衣少年一路来到一个大殿里,大殿里宾客如云,中央坐着位老者,一看就知道并被凡夫俗子。

原来老者是这条江里的龙王,龙王看到李生进殿之后,走到李生面前:“您可是我们这里的大恩人呀……”

接着龙王便说了起来:“恩人,我们这里是江底龙宫,前些日子,我儿龙五顽皮跑到水面游玩,结果被几个孩童给抓住,幸亏你及时相救,不然的话,我儿……”

说道这里,龙五走上前来,对李生深鞠一躬:“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李生回到:“都是举手之劳,你不必放在心上,只是,我怎会出现在此?”

在龙五的讲述中李生得知,原来那天李生从王大爷家里出来后不久,就被杨勇派来的小弟一棒打晕,扔到了江里。

李生沉到水底之时,被龙五发现后带到龙宫之内,在服下仙丹后不久就醒了过来。

李生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此时龙王开口说道:“你是我儿的救命恩人,想要什么只尽管开口,我都会答应。”

李生听后回到:“我没有什么想要的,此生只要如意就好。”

龙王听后哈哈大笑:“好,我就将小女如意嫁你为妻。”

还没等李生解释,龙王就对下人说:“快去将如意带到殿内。”

片刻过后,只见一女子到了殿内,李生仔细端详起女子,肤如凝脂,柳眉星目,可以说是沉鱼落雁之貌。

龙王对李生说道:“这就是小女如意,既然你有心求娶,那我今日就将她嫁你为妻。”

“我所说的如意是每次科考都能随我心意。”李生回到。

龙王笑笑:“一切都会如意的。”

在那吃过午饭后,龙王便命人将李生和如意送出了水面。

李生急忙来到客栈,刘成果然还在那里等候,李生便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刘成,刘成看看眼前的如意说道:“少爷你心善,日后一定会万事都如意的。”

他们三人收拾好行囊,就准备往陈州出发,在去乘船的路上听路人议论:“果然是恶人有恶报,今早,杨勇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家里。”

李生听到后,大概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杨勇平日里作恶多端,真是死有余辜,龙五这是为民除害了。”

几日后,李生一行三人回到家中,半月过后,李生和如意成了亲。

自从李生和如意成亲后,科考之路一帆风顺,没过几年,就陈了新科状元。

后来,如意为李家生下两个男孩,孩子长大后也都很有出息,据说做到了尚书……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