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另类诸侯。
他的人生有不少矛盾之处: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术继承了袁家大部分资源,却浑身上下充满了江湖习气,喜欢结交草莽英雄。
袁家几代大儒饱读诗书,可袁术竟然听信民间谣言谶语,取代汉室擅自称帝。
他名气不如袁绍,军事能力被曹操吊打,手中军队也并非汉末最强,虽然样样都不是第一,但后来综合实力却做到了一流,成为了汉末势力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袁术在巅峰时期势力横跨扬、豫、徐三州十一郡,可称帝后却在一夜之间迅速失去扬州和徐州,手中仅剩下混乱不堪的豫州。
袁术战略眼光和军事水平究竟如何?他并不具备核心优势,其快速扩张成为汉末最强势力的秘诀何在?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他给自己埋下了什么样的隐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be90af2fe8a681d0a2839b9ce317f9.png)
袁术称帝的底气何在?
说起袁术初期发展,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一个人:袁绍。
袁绍和袁术是从兄弟关系。他们都是汉末顶级豪门汝南袁氏的代表人物。
所谓四世三公,就是家族中连续四代人都担任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高位。
东汉末年有两个家族获得这样的殊荣,他们分别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汝南袁氏,就是袁绍袁术他们家族。而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是杨彪,他的儿子就是后来因“鸡肋”而死的杨修。
东汉大厦将倾之际,袁、杨两家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杨家与汉室同进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袁家则要活泛得多,他们试图掌控朝局。当时东汉朝廷有三股势力:国君、宦官、外戚。作为士族领袖的太傅袁隗,和侄子袁绍、袁术一道,威逼利诱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宦官进行殊死斗争,同时暗中召集袁隗一手提拔的董卓带兵靠近洛阳。袁隗等计划在何进、宦官两败俱伤之后,让董卓带兵入洛阳洗地,协助袁家人控制朝局。
可世事难料,董卓偏偏不太爱听人招呼,他凭借军事实力垄断了朝堂,将袁家人一脚踢开。
袁家人万万没想到,白白辛苦一场,却是为人做嫁衣裳。袁隗当年将董卓从冷板凳上拉起来并委以重用,对董卓有着知遇之恩。可现如今董卓又怎么对他们呢?
这也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东汉旧秩序已经被他们破坏,四世三公只是过去的虚名。在东汉朝廷平台内,门生故旧还拿他们当领导,可离开平台他们就啥也不是了。
所以之前他们利用袁家门生故旧掌控朝堂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了。在乱世之中,得有利益绑定才靠谱啊。
在与董卓撕破脸后,袁绍袁术逃出洛阳,重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势力。
但这两兄弟没打算联手一起干。因为袁术不太瞧得起袁绍。
袁术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而袁绍仅仅是婢女所生,身份算不算庶子还存疑。所以袁术的官职是后将军,是四方将军之一。而袁绍的官职仅是渤海太守。
当然无论如何,这哥俩的初始地位,在汉末群雄中都是天花板级的存在。
他们摸索出培养自身势力的办法:崇尚侠义。
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
每当天下动荡,社会秩序被破坏,恃强凌弱的事情随处可见。而此时,便有游侠挺身而出。
东汉末年,游侠们重出江湖。这些游侠抑强扶弱、伸张正义,维护地方安宁,自然颇受老百姓的欢迎。
袁绍袁术兄弟抓住了这一波风口,在游侠领域开辟了“四世三公”的新赛道。这个赛道,他们没有竞争者。
虽然四世三公在垮塌的庙堂上已经毫无意义,但在社会上还是颇具吸引力的。就比如霸总开着豪车当网约司机,能不吸上一大波粉丝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fe040af6d1945f9ceb6c3723e370de.jpg)
袁家人白白辛苦一场
真正让袁绍袁术树立江湖地位的,是他们讨伐董卓的行动。
190年,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与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等在关东共同起兵勤王。这场行动的召集人是袁绍,所以大家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
对于这个讨董联盟的价值,人们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出于一己私利,他们联手逼近洛阳城,然后逼董卓将袁家一门老小全杀了,特别是将袁家家主袁基杀死,这样袁绍袁术就能够瓜分袁家资源了。
如果这么说,那可能就小看了他们的格局。袁绍袁术从讨董联盟得到的,恐怕比继承一个被董卓边缘化的袁家要多得多。
我们先了解下讨董联盟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这些参与讨董联盟的诸侯,各家都拥兵数万,联合在一起浩浩荡荡杀往洛阳城。但接近洛阳之后,却都惧怕起董卓的凉州军,无人敢向关西再进一步。于是十几万大军聚在一起,每天都是饮酒作乐、无所事事。
既然都不打仗,那他们联合讨董究竟图什么呢?可能就是为了提高名气,然后为自己的势力引流,获得人才和资源罢了。
而袁绍袁术,更是其中的翘楚。
比如在董卓杀了洛阳袁氏宗族之后,天下豪杰纷纷依附袁绍袁术,都想着为他们报仇,州郡起兵的队伍都打着袁氏旗号。
这一波苦情营销,袁氏兄弟得了满分。
当然袁绍作为盟主,获得的流量更多。依靠反董的名气,他收获了不少人才,其中就包括武将麴义和谋士逢纪、许攸。这几人后来在袁绍击败韩馥占据冀州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袁术更是如此,在鲁阳他遇到了一名良将:孙坚。
孙坚为了扩充自身实力,带着军队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连杀两名朝廷命官,让孙坚感到了压力。为了避免受到追究,他便找了袁术为靠山,投奔到其麾下。
孙坚的加入,让袁术在讨董战场上大放异彩。
191年,孙坚率军打败董卓军的胡轸、吕布,斩杀华雄,随后率军攻入洛阳,迫使董卓逃到长安。
这些胜利,让袁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从孙坚手中得到了传国玉玺。
2、当时的长安朝廷的不少名士,像华歆、郑泰等纷纷离开长安,逃往了袁术所在的南阳。
讨董联盟,让袁术的势力再次迎来一波快速增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5fca9bbb9e5d0ca2ef387ff7502186.jpg)
孙坚
袁术是怎么实现快速发展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独到的眼光:他退出中原,转而经营淮南。
此前袁术在中原发展并不太顺利,他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
192年,孙坚在围攻襄樊的刘表势力时战死。
当年冬季,袁术与袁绍相争,向公孙瓒和陶谦求援。公孙瓒令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也屯兵发干,两方联手压制袁绍。可没想到袁绍与曹操合作,轻松就将他们击破。
193年,袁术和兖州刺史金尚联手北上进攻兖州。为了提升一下获胜的概率,袁术还走了江湖野路子,争取到黑山军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可提前做足了功课也没用,袁术依旧被曹操杀得大败,然后被曹操一路追击,直到逃进寿春城。
这引发了袁术的反思:或许他在中原已没什么优势可言。
论名气他不如袁绍,论军事能力他不如曹操,论地盘他也不如公孙瓒。
既然不具备绝对优势,那不如换个地方再找找比较优势嘛。
袁术干脆放弃了在中原与群雄一决高下的想法,将发展的重点移到了淮南。
在淮南一带,袁术的家世和名气,那绝对是天花板级的存在。另外再靠着孙贲、孙策等猛将震慑一下,占个地盘完全不在话下。
果然一到淮南,袁术发展就顺利了许多。
扬州刺史陈温去世,袁绍派遣袁遗领扬州刺史,试图染指扬州。
在中原袁术虽然打不过袁绍,但在淮南打败袁绍手下还是绰绰有余。袁遗很快就被袁术打败,逃到沛国后被士兵杀死。
袁术任用陈瑀为扬州牧。而后因陈瑀拒不服从命令,袁术便于淮北集结军队攻向寿春,轻松将陈瑀赶走。
于是袁术领扬州,又兼称徐州伯。
在扬州站稳脚跟后,袁术又向周边扩张。
袁术派孙贲攻打袁绍所设的九江太守周昂,在击破周昂后将九江收入囊中。
接着袁术派孙坚之子孙策攻打庐江,孙策用了两年时间攻下了庐江。
袁术得以占据了淮南及周边地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dbd3eefdad6c6c29b26f2df8bf313d.png)
袁术势力范围
当然袁术的快速发展,还和其用人思路相关。
对孙坚孙策以及其他猛将的任用上,袁术一开始给予了其充分的发展自由。
比如在孙坚投奔他之后,袁术就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袁术让孙坚领军出征,自己则在后方提供粮草补给。
这种任用和授权的方式,不禁让人想起了春秋时晋国的六卿制度。
六卿共同掌握着晋国的上中下三军,平时便代晋国国君出征。
这种充分授权,充分激发出了六卿的积极性。初期的六卿势力还不强大,为了各自家族的发展,他们相互合作一致对外,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晋文公因此在继位五年后,就在城濮之战击败了强大的楚国,成为了新的春秋霸主。
而靠着袁术的充分授权,孙坚也充分发挥其潜能,在讨董战场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孙家人又接力帮袁术占据豫州,经营淮南,为其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袁术的放权也并非没有限制。当袁术在淮南站稳脚跟后,他便开始着手限制强势武将。
袁术以张勋、桥蕤为大将。主要大将中竟然没有孙家人,可见此时袁术刻意地打压了一下孙家。
在攻下九江后,袁术却表孙贲领豫州刺史。
袁术承诺拿下庐江就让孙策当太守,可孙策用了两年辛辛苦苦攻下庐江后,袁术却安排自己人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也就是说,尽可能不给孙家人在当地的地盘,不让他们在当地发展起来。
袁术有意重用孙氏旁支、孙坚的侄子孙贲,却不给孙坚儿子孙策升迁发展的机会。这也是另一种制约。
此外,袁术还打压了江东周氏,他让从弟袁胤代替周尚任丹阳太守。
此时袁术还能够控制拿捏孙家人,以及本地豪强。
由此可见,袁术的管理和用人策略在前期大获成功,充分激发了将领的积极性,促使其势力实现快速扩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2e8d73ef858ff3b8e45efd76362404.png)
袁术的模式一度很成功
拿下淮南的好处不言而喻。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耕地广阔,并且人口众多。虽然淮南一带并非优质兵源地,但是量大管饱啊,此外钱粮物资更是不缺。
有了经济物资基础,袁术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淮南一度成为躲避中原战火的世外桃源。
一些将领也纷纷投奔袁术。汝南、颍川的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聚众数万,计划一起投降袁术。吕布也一度依附于袁术。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原先护卫汉献帝的杨奉、韩暹率军追击汉献帝车驾未果,在遭到曹操攻击后,也转而投奔袁术。
兵强马壮之后,袁术重新北上争锋。196年袁术北上徐州攻打刘备,在占领了广陵郡之后,安排部属吴景任广陵太守。
此外加上孙策又击败扬州牧刘繇,攻下了江东之地。
这样袁术便迎来了巅峰时期,他拥兵近二十万,占据扬、豫、徐三州十一郡。其势力范围曾一度超过了袁绍。
原先军事、名气、综合实力样样不如人的袁术,通过一番高超操作后,竟然也成为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强势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