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泄露了皇甫惟明与唐玄宗的密谈?合理推论此人就是唐玄宗

醉薇谈历史 2023-03-01 07:05:01

天宝五载(746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刑部尚书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被贬黜。

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

这个事件普遍被认为是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也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件事的最大受益人并非李林甫,而是唐玄宗。

我们从李林甫与太子集团三人组的恩怨谈起。

☛韦坚:李林甫最现实的威胁

韦坚的出身红得发紫,他有一个姐姐嫁给了薛王李隆业(唐玄宗之弟),还有一个妹妹是李亨的太子妃,并给李亨生了二子二女。

韦坚的妻子是姜皎的女儿,姜皎与唐玄宗的私交大唐天下无人能比。

李林甫则是姜皎的外甥,因此他与韦坚的亲缘关系很近,二人也一度相处得很和睦,打打闹闹嘻嘻哈哈,除了媳妇不分你我,亲昵得很。

二人关系的破裂从天宝元年开始,那年韦坚以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身份,修建了一条从永丰仓至长安的漕渠,并在广运潭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盛会。

那一天,唐玄宗亲临望春楼,广运潭里汇集了来自南方的二百多艘漕运船只。每条船上各载稻米以及当地特色产品,身着民族服装的船工领唱《得宝歌》,一百余名歌女随声合唱。望春楼下,韦坚、薛王妃等一众官员、贵戚子弟向皇帝进献宝器。

相传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受老祖宗老子李耳的梦示,在灵宝得到老子天书一封,遂改元“天宝”。于是有官员发挥才华,创作《得宝歌》等二十余首。

这种架势别说长安的老百姓没见过,即便大唐帝国的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于是唐玄宗龙颜大悦,随即下旨赏了韦坚一连串的官帽子。

韦坚也没有辜负唐玄宗的期望,他为江南诸道与关东、关中的漕运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他人望陡升,成了宰执班子的候选人。

值得大家留神的是,韦坚打通漕运是一举两得,他不光能充实国库,也能充实唐玄宗的小金库。从宇文融“括田括户”以来,这已经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所以,此时的韦坚不光有“民意基础”,更有“圣心垂照”。

李林甫不开心了,这个家伙弄权的本事一流,但凡有才能的人都会遭遇他的排挤、打压和清除。能和他和睦相处的宰相,只有牛仙客、陈希烈之类唯命是从之徒。

韦坚既有能力,又有势力,这种人是不可能给李林甫当拎包小弟的。更让李林甫不爽的是,韦坚与此时的左相李适之走得非常近。

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不光身份尊贵,且有才华,自入相以来就一直试图扳倒李林甫。

假如韦坚拜相,二人联手还有李林甫的活路吗?因此韦坚从李林甫的密友,变成了他必须除之而后快的政敌。

☛皇甫惟明:公开炮轰李林甫

就在二人暗中较劲的时候,有人在唐玄宗面前公然挑破李林甫与韦坚之间的那层膜。此人叫皇甫惟明,时任河西节度使、鸿胪卿。

皇甫惟明是一名边将,常年驻守河西、陇右一带。天宝元年、二年,他连续两次打败吐蕃的入侵,并攻占了吐蕃人的桥头堡洪济城,但在攻打石堡城时遭遇了重大失败。

考虑到石堡城的战略地位,以及易守难攻的现实状况,唐玄宗并未因这次失利怪罪皇甫惟明。相反,他对皇甫惟明还是非常赏识的,让他同时兼任了陇右、河西两镇节度使。

天宝五载,皇甫惟明回京述职,利用这个机会,他在唐玄宗面前痛陈李林甫的专权,提议以韦坚代替李林甫。

唐玄宗什么态度呢?史书没交代,我个人认为唐玄宗虽然没表态,但心里面一定留下了阴影。理由很简单,你一个边将,怎么可以议论朝政?还对宰相班子指手画脚?大忌啊!

很不幸,皇甫惟明前脚走,后脚就有人把消息传给了李林甫。

皇甫惟明与韦坚关系亲密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基于他的实力,李林甫原本也没将他放在心上,但皇甫惟明已经公然挑战了,那李林甫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于是一群狗仔队盯上了皇甫惟明。

正月十五那天的夜晚,长安大街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皇甫惟明与韦坚在大街上“偶遇”,二人相约去景龙道观闭门畅饮。

这一切都被李林甫的人看得真真切切,于是第二天就有人上了一道弹劾书:韦坚与皇甫惟明,一个是外戚,一个是边将,两人私谋企图拥立太子。

唐玄宗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立案审查,结果弹劾成立。

问题是,李林甫为何要扯上太子呢?韦坚和皇甫惟明是密谈,他们的谈话内容怎么就被李林甫知道了呢?

☛太子李亨:李林甫永远的痛

如果让李林甫排个序,皇甫惟明只是一只无足轻重的小蚂蚁,韦坚是一头会伤人的猛虎,而真正能置人于死地的其实是太子李亨。

没错,李亨才是李林甫最大的威胁,别看他缩在角落里默默无闻。

当初李林甫太急于发达,早早地将自己“卖身”于武惠妃,试图将武惠妃之子李琩捧上太子之位,可结局却是李亨从天而降,打碎了他的梦想。

由于得罪太子太深,李林甫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因此他索性作恶到底,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在寻找扳倒李亨的机会。

有一次他利欲熏心,居然公开向唐玄宗提出,应该改立长子李琮为太子。

大臣们都知道,这位李琮因为自幼被猴子毁容,根本不能当皇帝了。李林甫能提出这种无脑的建议,简直急昏了头。

不过,这一次李林甫的借力打力用得非常巧,表面上他打击的韦坚和皇甫惟明,与太子无关,但所有人都知道,皇甫惟明是李亨的铁杆,韦坚又是太子妃的哥哥,两人早就被贴上了“太子党羽”的标记。

再加上“规立太子”这顶大帽子,李亨瞬间就成了事件的核心人物。

我们尊敬的唐玄宗同志是个天才的“政变专家”,因此他对臣下的勾勾搭搭极其敏感。他曾经明令禁止特定人群的相互交往:“宗室、外戚、驸马,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专挑唐玄宗最敏感的部分下手,李林甫这一箭三雕可谓既狠又毒。

然而,唐玄宗对这件事的处理有点让人不着头脑。他给韦坚定的罪名是“干进不已”,而不是“规立太子”。

所谓“干进不已”就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谋取进阶,这个定性实际上将太子李亨摘除在外了。

于是判决结果如下:韦坚被贬为缙云太守文,皇甫惟明贬为播川太守。

韦家人当然不服,韦坚的弟弟、儿子、李隆业的儿子李琄等人集体行动,齐声向唐玄宗鸣冤。

这个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唐玄宗勃然大怒。于是韦坚和皇甫惟明被杀,韦坚的几个弟弟和儿子也同时遇害,家族子弟遭流放,亲信们纷纷被罢官夺职,连李适之都被卷了进来。

李亨惊恐之下,以感情失和为由向唐玄宗提出休妻,并获得了批准。

这个事件是李林甫完胜吗?显然不是,李亨虽然损兵折将,但太子之位并未动摇。同时,皇甫惟明的两镇节度使之职落在了太子的另一个亲信手中——王忠嗣。

这表明,唐玄宗在打了李亨一巴掌的同时,又敲了李林甫一个板栗。

唐玄宗为何要这么做呢?又该如何评价事件中几位主角的表现呢?

♣唐玄宗:左打右敲,确保两方势力都离不开皇权

唐玄宗虽然对太子有所忌惮,但那是基于皇权需要的“常规程序”,而不是真的抓住了实实在在的把柄,因此他对李亨有防备,但绝不会触及根本。

唐玄宗不放心太子,对李林甫就那么放心吗?怎么可能?

唐玄宗曾经对李林甫有一个公开的评价——嫉贤妒能,他很清楚李林甫是个什么货色,绝不可能不防。尤其是在左右相制度下,他给了李林甫极大的权力,就一定会给他设置防火墙。

李亨就是唐玄宗树在李林甫面前的那道墙。

更直白一点说,唐玄宗就是要让李亨和李林甫两派势力相互制衡,谁也不能一家独大,两派都要依附于皇权才能生存。

在这个事件中,唐玄宗虽然不相信太子会卷入其中,但他很讨厌边将、外戚和太子走得太近。处理的结果也表明,唐玄宗就是想压一压李亨的势力,而不是彻底打倒太子。

那么,剪除羽翼而不伤及太子自身就是最好的办法。

♣李林甫:丧心病狂,预示了他的结局一定会很惨

李林甫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唐玄宗面前该扮演什么角色,假如他投入太子的怀抱,那么他就不可能长期相权独揽。

因此,李林甫与李亨的交恶,既有过往的旧怨,也有屈从皇权的现实。

对李林甫来说,唐玄宗给他的是一粒沾了毒的相权,吃了,眼下很爽,将来一定会死得很惨;不吃,眼下的这点爽都没有。

李林甫从进入官场的那一天起,就玩了命地往上爬,要的不就是爽歪歪的感觉吗?

不过这家伙够狡猾,在弹劾韦坚、皇甫惟明时,他始终躲在后面,冲锋陷阵的是一群“雇佣兵”。

♣韦坚:急于求成,不能洞察局势毁了一手好棋

韦坚比较可惜,他如果能看清楚局势,并且能将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他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我个人认为,韦坚无论有多受宠,只要唐玄宗在,他是永远不可能当宰相的。理由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唐玄宗绝不可能用一个太子的人当宰相。

因此,韦坚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将自己塑造成皇帝的人,适当拉开与太子的距离,在暗中保护太子。至于跟李林甫如何相处,一切以唐玄宗的态度为标准就行了。

以韦坚先前打下的基础,这个难度其实不算大。遗憾的是他不能看清这一点,太急于下场跟李林甫扳手腕了。

♣皇甫惟明:莽撞行事,毫无政治智慧无端生乱

皇甫惟明是个毫无政治头脑的莽撞汉,很大程度上,韦坚和李亨都是他的受害人。

自古边将干政就没有好下场,皇甫惟明与太子交好,这本来就是很敏感的事,又主动往是非堆里扎,行事又不严谨,他出事一点也不意外。

♣李亨:隐忍退保,明察秋毫善于抓住问题的核心

李亨的做法看似非常窝囊,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太缺乏男人味。但政治人物不能着眼于私情,否则只能空留下后人对他的凭吊,什么意义都没有。

事实上,李亨此举多少有表演的成分。

此时的李亨已经当了十年的太子,年龄也已经35岁了,身边的势力也具备一定的规模,他不可能看不清父亲对他的定位。

与太子妃离婚,其实是李亨向父亲表明的一个态度。有了这个态度,唐玄宗就有了让李亨安全着陆的理由。

因此,这实际上是父子间的一个默契,合演的二人转。

至于是谁把皇甫惟明与唐玄宗的谈话泄露给了李林甫,我大胆猜测应该就是唐玄宗,您觉得呢?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