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石油进口清零,俄副外长的一席话,为中国解决了后顾之忧

袁周院长 2025-04-18 10:32:55

随着中美在关税问题上彻底摊牌,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几乎被切断,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刚刚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石油量同比骤降97%,仅占总进口量的0.3%,几乎接近“清零”。美国作为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供应国,双方能源交易中断,不可能没有影响。不过,4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在莫斯科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的话,为中国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能源格局剧变,实则是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战”连锁反应的必然结果。自2025年特朗普签署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以来,美国对华关税税率已累计达到145%,其中原油进口关税更是高达250%。中国商务部在4月11日的反制措施中明确宣布,对来自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25%的关税,并明确表示“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这“自杀式”的关税政策直接冲击了美国能源出口。据彭博社数据,美国原油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4年的1%暴跌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0.3%。

中国炼油企业算了一笔账:进口一桶美国原油成本增加37美元,而俄罗斯原油通过管道运输成本仅增加5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美国原油在中国市场彻底失去竞争力。就在美国原油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之际,俄罗斯展现出了“能源盟友”的担当。鲁登科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强调:“俄罗斯已准备好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线等多条线路,向中国输送足够的石油。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尽可能供应多少。”

事实上,俄罗斯早已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2025年1-2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547万吨,尽管同比下降了12.6%,但依旧稳固地占据着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的地位。而且俄罗斯正在通过一系列战略布局巩固这一地位。2025年3月,中俄双方宣布启动“北极能源走廊”项目,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一条从俄罗斯北极地区直达中国东北的液化天然气管道。与此同时,中俄合资的天津东方石化炼油厂即将投产,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吨,专门处理俄罗斯原油。

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中国的能源供应,更将中俄能源合作推向了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面对美国的关税打压,中国能源战略展现出了惊人的弹性。一方面,中国加速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1165万吨,同比增长21%;从伊拉克进口1030万吨,同比增长18%。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成功填补了美国退出国际市场后所留下的供应缺口。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及拉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安哥拉、巴西等国的原油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这种“多线并进”的策略,使得中国在能源安全上拥有了“双保险”。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已达47个,前五大来源国占比降至68%,较2024年下降5个百分点。这种分散化布局,有效降低了单一国家断供的风险。

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将呈现“多极竞争”格局。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不仅是中国的“稳定器”,更是撬动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杠杆。而美国若不能及时调整政策,终将在这场能源博弈中沦为“局外人”。一个新的能源秩序正在形成,而那些固守冷战思维的国家,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

0 阅读:97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