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数风流人物》正在播出,看得出一部40集体量的作品要囊括30年的历史总归有些吃力,更何况是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拍摄制作完成,这需要主创雄浑且细腻的笔触。
《数风流人物》
导演余丁的团队也尽力了,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对“前作”的模仿痕迹太重,导致重头戏平平无奇,人物刻画也有些脸谱化。
嘉兴湖“一大”召开这场群像戏很能说明问题。
《数风流人物》对这场重头戏的表达则敷衍了一些,只是简单模仿了电影《建党伟业》。
《数风流人物》
嘉兴南湖上红船独行,少女身着旗袍、手持白色纸伞俏坐船头,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湖面上薄雾氤氲,远处山色空蒙,与船只和少女相映成趣,好一幅山水画。
所谓寓情于景,但这种雾气弥漫、虚无缥缈的影调是要作何解?
《数风流人物》
船舱内,“一大”代表们热血沸腾,激昂慷慨,情到深处相互拥抱在一起,透着一股尴尬和做作……
这场戏的表达和电影《建党伟业》很相似:
湖面雾气朦胧,不见其他一船一人。
电影《建党伟业》
演员周迅饰演的放哨妹贵妇般的身姿,如古装偶像剧一样梦幻。
而船舱内的“一大”拍得同样做作,像是文革中的某次革委会,过程流于形式。
电影《建党伟业》
演员们如同打了鸡血,台词则像喊口号,似乎准备去破四旧抄家拆庙了!
那么,这场戏如何拍才能把历史的客观性和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呢?
个人认为,早些年的电影《开天辟地》的处理更对得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八个字。
电影《开天辟地》
夕阳昏黄的嘉兴南湖面上,有很多来来往往的船只,舟橹荡起的微浪泛着波光粼粼,这对于时代背景与作品主题形成了绝佳的呼应,实乃点睛之笔。
电影《开天辟地》
“一大”召开所在的船只并不起眼,船头上坐着的放哨人着装朴素,嗑着瓜子,如邻家阿嫂般外松内紧;
电影《开天辟地》
船舱内,一大代表们压低声音,神色稍显紧张,却包含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昂扬,预示着黑暗中蕴藏了光明与希望……
对比之下,电影《开天辟地》对这场戏的表达更有历史情境的代入感,更耐人寻味。
如今的导演普遍迷信大场面与特效,而靠捕捉细节表现时代感和人物特质已是失传很久的基本功了。
《数风流人物》剧照
类似的所谓“艺术性”的表达在《数风流人物》中并不少见,在笔者看来属于“过犹不及”了!
通常情况下,用“平实”塑造起风起云涌之感和时局的肃杀之气,历史和人物的呈现才足够真切!
此外,因为《觉醒年代》珠玉在前,《数风流人物》中部分细节的不考究也被放大。
《数风流人物》
譬如,陈延年的血衣上的血痕竟然是对称的。
囿于不少重头戏的“拉胯”,《数风流人物》在人物塑造尤其是配角塑造上并不出色。
侯京健
侯京健、李乃文等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出彩,他们把握住了角色的特质;
而像蔡和森、张国焘等主要角色的塑造并不尽如人意,脸谱化很严重。
张栗饰演蔡和森
一方面,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低,另一方面剧情设计得寡淡,人物要立起来很难;
戏份更少的李达、邓恩铭等角色则属于“走走过场”,完全没有存在感……
从剧名可见,《数风流人物》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字上,通过群像戏展现历史人物的“风流”;
如今看来,呈现出的剧集明显背离了创作初衷,属于“名不副实”的泛泛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