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水生态,太白湖新区打造生态渔业新高地

济宁影响力 2024-05-29 11:40:41

太白湖新区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利用南四湖、塌陷地等宜渔资源空间,创新太白湖新区大水面生态渔业保险,探寻区域化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和“测水配方”试验,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发展新途径,全力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

保险“以保代投”

他们吃“定心丸”

“近两个月,区里的公共水面不时有草鱼、鲤鱼死亡,请帮我们看看是水质问题,还是鱼生病了。”5月24日,济宁南四湖农场,太白湖新区农业农村事务部渔业科科长刘景涛早早地约上了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鱼类专家,进行分析研判。

太白湖新区拥有湖泊、河流、采矿塌陷区水域、湿地公园等大水面水域,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得天独厚,而且生态渔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生态环境,对保护内陆水域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当湖面出现成年鱼类及幼鱼死亡时,渔业科不敢掉以轻心。“死亡鱼类虽大小不一,但鱼鳞表面色泽明亮,其身上并无红斑、伤痕,鱼鳃处也呈现分红,可以判读不是病死。”听到专家这样说,刘景涛长舒一口气。接下来,他将与安华农业保险济宁中心支公司沟通,申报鱼类死亡保险赔付。  该保险为太白湖新区大水面生态渔业保险,于去年10月7日成功被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批准为2023年山东省政策性保险首创险种,全省仅有6个县区申报成功,太白湖新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打破了传统的“财政直投”模式,走向“以保代投,防保结合”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保险期间内,由于各类常发性鱼类疾病、疫病及自然灾害引起的供电设施损坏等,造成保险标的死亡或减产损失的,都可获得一定赔偿。  太白湖新区将在南四湖自然保护区3.8万亩及太白湖景区1.8万亩的养殖水面内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预计总保额为4704万元。同时渔业保险项目将倒逼相关责任部门提供风险防范和分散机制、病死鱼预防检测等增值服务,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新型跑道养鱼

产量增加10倍

走向南阳湖农场深处,济宁渔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沃水产)的陆基工厂化水产养殖项目映入眼帘。只见大棚内,一个个蓄水大桶整齐排列,桶内则养殖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鲈鱼,一眼望过去尽是丰收的喜悦。“大棚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有蓄水大桶53个、小桶24个,每年可产鲈鱼幼苗150万尾左右,去年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3元/尾。”济宁渔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介绍,企业是市级渔业扶持项目,太白湖新区为大棚、鱼塘等建设提供了不少费用。

此外,在鱼塘内张伟做起了“跑道养鱼”。在5条25×5米的水槽内,一边是源源不断流水冲刷水槽,另一边是净化装置,将对向冲刷而来的残饵、粪便等进行过滤净化,在冲刷与净化的循环中保证了水质的清洁,从而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其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张伟介绍,传统的鱼塘散养,一亩产量约在2000斤,而“跑道养鱼”模式,面积仅75平方米,产量却能够到达20000斤,是传统模式的10倍还多。  另一方面,渔沃水产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合作,在池塘养殖方面草鱼的亩放养量从200尾提升到2000多尾,由套养草鱼变为主养草鱼,草鱼成活率从50%左右提高到85%以上,高的达到90%以上;亩产量从1000斤提升到10000斤;亩效益从微利提高到8000元以上。  王伟是石桥镇新闸村人,进行水产养殖多年,也是渔沃水产的工人之一。他说,在他印象里,这样的产量效益是第一次见到。“相比传统养殖,高科技的养殖方法让我们这些养殖户开了眼,这样的产量之前连想也不敢想。”他补充说,年纪大了,出外打工不好找活了,能在家门口上班,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让他很是满足。该企业常年雇佣工人7-8名,进行鱼塘水质、鱼类管理,忙碌时最多能雇佣2-30人,带动附近居民就业增收。  以渔净水、守护水生态,实现“渔”水共生是太白湖新区渔业发展的又一特色。“太白湖新区水产养殖始终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尤其,近年来通过集成和试验研发水生物群落构建、生物操纵与水环境调控等技术,提出一套科学的、可操纵的放鱼配方方案,达到以渔控藻、以渔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放鱼养水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形成湿地水域的水生态养护模式。”刘景涛说。

来源:齐鲁晚报

0 阅读:0

济宁影响力

简介:关注社会热点,追踪新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