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其中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引发关注。

别让年龄成为就业的紧箍咒
近日,广州新市街道办事处招聘环卫工的年龄限制引发社会关注。 招聘公告明确要求应聘者在35岁及以下,持有驾驶证者可放宽至40岁。 年龄歧视从来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每一次呈现都令人心寒。街道办声称“考虑岗位用人需求”,环卫工作是体力劳动,难道35、40岁以上的劳动者就不能胜任了吗?其他地区的“超龄”环卫工人在岗位都能力不足吗?这种论调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透露出对劳动者的深重偏见。 职场上的“35岁魔咒“早已是一道无形的高墙。这个数字仿佛一道分水岭,将职场人群生生划分为“被需要”和“被歧视”两个阵营。某些企业机械化地将35岁视为职业生涯的终点,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扼杀在就业的赛道上。 值得注意的是,招聘方回应称“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这个行业”,不是恰恰暴露了他们自身对劳动的刻板印象吗?真正不应该戴有色眼镜的,恰恰是这些制定招聘标准的管理者。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被平等对待。 作为政府单位招工,更应该为社会各界树立榜样,打破年龄歧视。换个角度,不是不可以设置年龄门槛,但设置门槛前要依据工作性质和岗位内容,也要兼顾求职者的技能和意愿。 真正的职场公平,应该建立在能力、经验和潜力的基础之上,而非一个冰冷的年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