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回顾这一年,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但在磨砺、蛰伏、修炼、坚守中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过了很长的路。我们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事物的期许、向往,我们依旧觉得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每一个人都会被善待。
掸拂历史的尘埃,总有人为你而来。
从古战场的烽火狼烟到北斗组网成功,2000年;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到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947年;从图灵测试提出到人工智能完胜人类围棋高手,66年……
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总会有信息技术探索、应用所带来的一些质变。人类不断追寻信息技术探索的高度、积累信息技术应用的厚度。人们如同沐浴阳光、汲取水分、呼吸空气一般享受着信息技术嬗变带来的高效经济、社会效益。但即便在时代洪流的加速度冲击下,信息技术跃迁路径的另一面,信息技术覆盖广度、深度的差异化依然造就了数字化割裂和信息化孤岛现象。
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公布的权威数据表明,尽管世界最富裕国家的互联网接入趋于饱和状态,但全球范围内仍有57%的人不能上网。这几年受宽带价格水平下挫及全球经济体量增长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呈小幅上升趋势,但依然无法改变数字化割裂所产生的巨大信息化缺口,林立于信息化孤岛之中的人群无法从互联网提供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中获益。
区位优势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畸形的信息技术覆盖应用差异化的现状,而这也导致了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失衡,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弱势地区、行业、群体无法共享全球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自始便落后在数字化进程推进的起跑线上。值得欣慰的是,有人注意到了这种畸形的现状。
目光所及之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 四川偏远山村里的公平教育机会和万里之外装在轮子上的移动数字课堂
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促成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通过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应用、结合,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教育公平性和优质化。
四川蓬安的偏远山村里,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悄然落地。"全光校园网络"计划下,全县80所乡村学校实现"万兆出局、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高速宽带联接。在此基础上,直播课堂、同步互动课堂、双师课堂正在成为常态。优质课例、高质综合教育资源也得以共享。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和数字鸿沟不断缩小。
四川蓬安往西南万里之外的非洲肯尼亚偏远、农村地区,数字化孤岛问题更加严重。在肯尼亚,75%的人口生活在偏远地区,缺乏稳定的生活用电问题导致其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50%,同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数字技能的经济价值,也从未接触过智能手机或使用过互联网。
长达12米的车厢内部,是由笔记本电脑、LED大屏、VR眼镜、智能手机、路由器等智能设备组成的数字空间。这是多个合作伙伴一起为偏远地区因地制宜建立DigiTruck(数字移动课堂),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联接帮助他们提升生产效率,增加收益。数字移动课堂开到那些传统课堂到不了的地方,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让学生尽早接触信息世界;创业青年学习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创造更多收入……
知识和技能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能让我们更易平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ICT技术创新落地则为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们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让更多人更好地提升自己和释放潜能,获取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生存环境。
· 国家远程医疗中心里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共享;听障群体沟通阻碍解除
教育之外,医疗资源也存在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健康体系也日趋完善。但大部分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乡村等偏远地区的老百姓看病风雨兼程十分不便。偏远地区用户群体如何方便、快捷获取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值得思考。
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的成立,实现了时间和距离阻隔的跨越,让医疗更加及时、更具温暖。远程医疗中心的设立让偏远地区的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城专家的诊疗。
医疗健康领域里有一群小众因生理限制而无法享受高质量健康生活的人群。
基于此,一款"畅听无碍"的APP应运而生。这款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满足听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学习娱乐的需求。实时语音转写处理后,手机播放的无字幕视频实时生成精准字幕,方便听障用户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除此之外,在线真人手语翻译中心的建立,也促成听障人士沟通障碍的解除,数字化技术融合的推进,因生理限制而带来的生活困扰正在发生改变。
· 科技点亮东北虎豹回家路;AI数字化聆听,守护脆弱的雨林生态
栖息地消失、退化,强人类干扰等因素致使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生态学家们努力尝试恢复、重建濒危物种的生存家园。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项目中,基于华为底层基础联接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为其提供了兼具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监测数据,为其高效率的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遭受着非法伐木、盗猎、保护缺失的生态威胁。雨林的护林员开展巡视工作来防范盗伐行为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便,耗费大量的时间、体力,且工作效率非常低。
一套以手机设备为核心的太阳能式雨林监听系统"守卫者(Guardian)"的出现改变了雨林保护的现状。Guardian协同云AI系统收集、识别发现盗伐异响,比如电锯或卡车声,便会第一时间将具体盗伐定位推送给当地的护林员,帮助他们快速进行搜查。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时,科技助力人类理解、守护自然的实践正在循序展开。
· 舟山偏远海岛上的通信联接与尼日利亚边境村庄里的背包基站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推进工作,目前已处于全球行业前列。全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底层架构铺设将激发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有无暇顾及的尚处"失联"状态的地区。
浙江舟山市的小衢山岛便曾是 "失联"区。为海岛提供手机信号的无线覆盖存在困难。铺设海底光纤成本过高,微波传输则会因为海岛风力大、雨衰等问题,会影响链路稳定性。如背包般小巧的基站RuralStar让这里想起了电话声。
这套解决方案被尼日利亚边境村庄里的居民亲切地称为"木杆"。将RuralSta部署在一根简单的杆子上,依靠6块太阳能板供能实现正常工作,将2G/3G网络带入偏远地区。
建成开放、包容、智慧世界的第一步在于信息联接的打通。RuralStar方案将信息红利带给那些被发展暂时被遗忘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联接自此拉近了其与世界的距离。
这些关乎信息技术应用的数字化建设进程推进案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为TECH4ALL计划。
华为以开放性视野立足自身所擅长的底层技术联接、华为云AI个性化方案定制等优势领域持续开展数字化生态赋能,正视教育、环境保护、健康福祉、均衡发展等全球性问题,做社会责任的科技践行者。
华为TECH4ALL计划的格局观非常宏大。不能因为我们原本就生长在数字化时代下便觉得所愿所得皆为常, 在阳光尚不能照射到的地方,同样有渴望信息技术联接带来温情的期许。
全民健康码查验通行无法顾及到部分下沉市场用户真切感受的话题引发了关于技术温度、技术留白的相关讨论。关注技术留白、技术温度的同时,数字化割裂和信息化孤岛现象环伺下的教育、医疗资源失衡,区域均衡发展失调,生态环境保护低效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在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计划的理想国度里,不同肤色的群体从教育普惠、医疗健康普惠中获益;热带雨林勃勃生机,猴子们在林间嬉戏……人人享有平等的数字化资源,每一个人、物都未曾被遗忘。数字化割裂的缺口正在弥合,信息化孤岛的距离正在拉近。
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提倡和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不要让任何人在数字化世界掉队"。技术跃迁常态下,数字化文明嬗变时代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该被遗忘。这个美好愿景很宏大,但华为TECH4ALL 终究是全球数字化红利普惠性推进路上的一个小小缩影,沧海之一粟。单凭一己之力也不足以做到数字化鸿沟的完全消除而实现数字化文明计划的阶段性落地,
但同时,华为TECH4ALL也是这个时代的一抹星光,人类数字化文明推进计划的实施执行需要汇聚更多这样的星光,下一个十年,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阳光尚不能照射到的地方便也有了微光。
文 丨李民民丨大叔丨撰稿人丨科技发烧友丨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