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这个庙号,一般都是给性格宽厚仁慈的帝王。中国历史上以仁宗为庙号的帝王,并不是一直都有的,而是自宋朝开始的,第一个仁宗是宋仁宗,算上历史上的割据势力,共有6位仁宗。这6位仁宗,均可以称为仁义之君。
1.宋仁宗赵祯。赵祯是宋真宗赵恒之子,也是一个公认的仁君。宋朝在赵祯在位时,达到了全盛,他在位的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仁宗盛世”。赵祯身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狸猫换太子。赵祯的生母只是刘皇后的一个侍女,被宋真宗宠幸后生下赵祯。刘皇后无子,侍女生的孩子自然就是皇后的了,侍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但是终生不能和自己的儿子相认。赵祯继位后,刘太后一直垂帘听政,刘太后去世后,赵祯才亲政。赵祯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在位42年,因无子,过继同宗的赵宗实为储君,后继位改名为赵曙。
2.西夏仁宗李仁孝。李仁孝是西夏第5位皇帝,共在位 54年。作为帝王,他以儒治国,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西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版图也达到了历史最大。他在位时,西夏较好的处理了和金朝、南宋的关系,为西夏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开启了西夏的一段盛世。
3.西辽仁宗耶律夷列。耶律夷列是西辽建立者耶律大石的儿子,他共在位13年,在位时,西辽社会安定,算是西辽为数不多的好时候。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忽必烈长子真金的孙子,是元武宗海山的同母弟,在位期间,恢复了科举制度,编撰法典,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推行“以儒治国”的政策,也算是明君。
5.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在位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但他是非常作为的。由于其父亲经常北征,做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是经常监国的,这也为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虽然在位时间短,但还是推行了不少可以称作仁政的政策的,比如慎刑政策,赦免建文时期的旧臣,还有停止宝船下西洋等,都是实行宽厚仁慈的政策,更有利于老百姓,因此可称仁君。
6.清仁宗颙琰。颙琰就是历史上的嘉庆皇帝,其父是乾隆皇帝弘历。嘉庆皇帝接手的清朝,可以用乱摊子来形容,弘历做皇帝时间越长越好大喜功,把几代人打下的基业,从他开始就注定败了。颙琰继位后,就经历了白莲教乱,波及了很多行省,持续了9年,好在最终江山还是在手里。颙琰就能力上,很是平庸。在位时,惩治贪官污吏,崇尚节俭,也是很符合仁宗这个庙号的。
那么,这6位仁宗皇帝,谁是最厉害的呢?
客观的说,这6位仁宗都是非常不错的,基本可以确定仁宗无昏君。如果说谁厉害,要看多方面,比如在位时的表现,还有有没有出现盛世,对外关系和疆域等等。综合看,最厉害是明仁宗朱高炽。
6位中的西夏仁宗李仁孝、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属于偏安政权,缺乏代表性。清仁宗颙琰公认的能力平庸,虽然想解决清朝存在的弊端,但始终没有办法解决清朝存在的问题。清朝衰落既要时代原因,也有颙琰帝王能力平庸的关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元朝皇帝中算是可以的,但是元朝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他也没有办法推行改革,总体能力较为一般。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能够获得第一仁宗庙号是很有道理的,但他主导庆历新政失败了,宋朝存在的“三冗两积”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冗兵资费持续增加。事实上说明了,他在位时可以称为仁君,却不能真正解决宋朝存在的问题。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明朝的“永宣之治”,是离不开朱高炽的,这也阶段也是明朝的鼎盛时期。守成的明仁宗,在位期间基本没有大错,当然,他在位的时间缺少太短了,远不如他监国的时间。
明仁宗是文官集团的爹 宋仁宗是文官集团的孙子 就因为大怂重文轻武,所以才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当官的黄金时代 所以才文坛的人才辈出 但也注定文人当家亡国必惨
看了太多明粉的小说,说仁宗都是太听文官话,被文官裱起来的皇帝,实际都是一些没啥成就的皇帝
必须宋仁宗,一个说错话被宰相骂,然后乖乖认错的皇帝。
必须宋仁宗,当政时名人辈出,经济繁荣,嘉祐盛治。
清嫖宗
赵祯确实是仁君,不过从上帝视角来看大宋这个时间点好像更需要的是赵顼和赵煦这样的帝王,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到赵祯继位,半个世纪时间大宋都是在以文抑武,士大夫地位权势扶摇直上,朝堂失衡,赵祯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大宋最后提升武将地位,实现朝堂文武互相制衡从而提高中央集权扫平吏治的机会,大宋延续到这个时候,承平已久,已经不需要像赵匡胤那会那么忌惮武将拥兵自重威胁皇权了,可惜这个时候出的却是位仁君,赵祯之后,传承百年后大宋格局定型,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武将彻底扑街,以至于后面赵顼和赵煦想改变大宋现状阻力滔天,相继扑街,大宋后面的帝王面对这等大势,更是无力回天直接躺平,毫无进取之心,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建立的大宋在历史上留下的是弱宋、大怂的名声,更是辜负了无数忠君爱国的热血忠勇之士,赵匡胤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抠鼻]
哀宗,
仁宗的使命就是让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由扩张变退缩。
汉文帝[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