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北宋·蔡卞

書畫聯盟 2025-01-26 13:21:27

蔡卞、北宋宰相、书法家(1058年-1117年),字元度,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的弟弟。王安石的女婿。北宋书法家、宰相。 谥号文正。

蔡卞小时聪颖敏悟,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启蒙读物倒背如流。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调江阴主簿。元丰中,历同知谏院、侍御史。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绍圣四年(1097年),拜尚书左氶,以“绍述”名义,推行新法,排斥异己。宋徽宗即位,诏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年余,起知大名府,徙扬州,擢知枢密院。时蔡京居相,政见常不合,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 后拜昭庆军节度使,人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封仪同三司,累迁镇东军节度使。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

蔡卞善书法,大字尤精。其书笔势飘逸,圆健遒美,有晋唐遗风。和蔡襄、蔡京并称为宋时书家中“三蔡”。明代安世凤曾在《墨林快事》中评“三蔡”书法说:“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若此。”其传世书迹有《雪意帖》《四兄帖》《楞严径偈》《唐玄宗鹊鸰颂跋》等。另有《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立于浙江上虞。

蔡卞书法圆健遒美。《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 笔势飘逸, 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晚年高位,不倦书写,稍亲厚者,必自书简牍。所书圆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而时以己意参之。盖有书笔,无书学者。李邕曹娥真碑,传世甚少,卞尝於元祐间临摹,石在越,颇得李邕之神。后世因其为人奸恶而轻其书 。《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其书法代表作有《雪意帖》、《致四兄相公尺牍》等。”《雪意帖》是其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但都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可能是他们互相学习的结果。

考察北宋末年,书坛除了米芾有蓬勃气象外,尚有二蔡之书法亦煌煌大观。蔡卞“颇得笔法”,是一个衣冠晋风、尊古为新的舍拾淘洗过程。与其兄蔡京一样,蔡卞以一介书生入仕,文人意识,士大夫精神不时在内心积郁。

蔡卞的《致四兄相公尺牍》,此卷蕴含禅机,筋脉舒展,神闲气清,韵致婉润,风雅纵逸,精神传世。蔡卞尚意,“颇得笔法”,人们还可从其流传下来的《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严经偈语碑》等代表作品中得以窥见。在灵性之追求中,颇得笔法的蔡卞,与自出新意的苏轼,高视古人的黄庭坚,萧散奇险的米芾一样,都在力图表现自已作品标新立异的姿态,讲究笔墨情趣,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给人一种精神自由的审美意境。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