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护了20年,现在整个青海湖都是,为啥湟鱼还是牢底坐穿鱼?

泽元聊国际 2023-09-26 03:56:12

保护了20年的湟鱼,现在整个青海湖里都是,为什么它的保护级别还没有降?

7月30日,一名游客不听旁人劝阻,在青海湖游玩的时候随手抓了一条鱼,旁边有人警告他,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名游客这才把鱼放掉,被他抓的鱼在湖面上翻起了肚皮。

这段视频被发到了网上,青海湖附近的警方表示,要追究该男子的责任。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视频中鱼群泛滥,岸边到处都是这种鱼,怎么就成了保护动物呢?

这种鱼名叫湟鱼,是青海湖最著名的特产,只有这个地方有,其它地方没有这种鱼。

湟鱼在生物学里正式名称叫裸鲤,它是一种洄游鱼类,每年春秋两季会随着季节变化进行迁移。在夏季,它们通常生活在青海湖的深水区,到了冬季则会迁移到浅水区。

湟鱼主要以浮游生物、小型鱼类、虾类等为食。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缺氧和水温变化大等问题对湟鱼的生长和生存造成了挑战。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湟鱼具有胆小、怕缺氧的生活习性,通常会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的水域生存。湟鱼是冷水性无鳞鱼,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青海湖中,适宜水温较低、一般在10℃以下的湖水里生存。

青海湖裸鲤喜欢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杂食性,主要摄食藻类、轮虫、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等。每年的3~8月,青海湖裸鲤会从青海湖洄游到黄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卵石、细沙并且清澈见底的河道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和鲤鱼一样,青海湖裸鲤的产卵数量也很多,通常一次为16400粒左右。

因为青海湖在黄河上游,湟鱼的洄游路线并没有受阻,因此它们种群数量恢复的很快,整个青海湖现在有11.7万吨的湟鱼。看起来很多对吧?但是在本世纪初,青海湖里湟鱼数量不足3000吨,在2.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流域,这些湟鱼微不足道。

湟鱼是怎么成为保护动物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国家经历了三年饥荒。青海湖附近的人都到湖里捞鱼吃,几年时间里就把湖里的鱼捞去了一大半,十几年的时间都没有恢复。

1979年在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将湟鱼列为中国重要或名贵水生动物。那个时候湟鱼还是可以吃的,它和鲤鱼是近亲,肉的味道却比普通鲤鱼鲜美许多。

在很久以前,湟鱼与黄河鲤鱼是一家,50万年前因为地质运动青海湖突然与黄河隔绝,留在青海湖里的鲤鱼回不到黄河里了,只能在湖中度日。慢慢的,青海湖的湖水盐分含量上升,为了更好的在咸水里生活,湟鱼褪去了祖传的鱼鳞,同时把自己的身体拉的更加细长。

喜欢吃鱼的朋友应该知道,世界上最好吃的鱼不是生活在咸水里,也不是生活在河流里,最好吃的鱼是从小生活在淡水中,长大了生活在咸水中。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鱼基本都有洄游属性,湟鱼就属于中国版的三文鱼。

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里,青海湖的湟鱼满足了很多富人的口舌,青海湖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捕捞,这种情况一直到1994年才被叫停。1994年,湟鱼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直到现在也没有变,因为湟鱼对于青海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湟鱼是湖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其数量庞大是湖中主要的鱼类种群,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持青海湖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湖中主要的消费者,湟鱼通过捕食其他小型生物,控制它们的数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湟鱼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也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在,青海湖地方政府让湟鱼来做形象大使,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观看这种鱼,但是,也有人把它炖到了锅里!

2018年西宁一位叫“哈凯哥”的网友分享了一段视频,几条小鱼摆在锅里煮,后来被懂行的网友指出,这几条小鱼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后有人就报了警。

这位煮湟鱼的老哥本来是想把湟鱼给自己母亲吃,结果“哄堂大孝”了。最终这位大孝子被判处15天拘留,外加罚款1万元。这个判处已经是非常轻了,要不是现在青海湖里的湟鱼数量已经恢复起来了,搁以前这位老哥怕是真的要在监狱里待上个十年八年。以后看到不认识的鱼或者动物,不要手欠,还是离远一些为好。

0 阅读:1

泽元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