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老物件退休、新物件顶替。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老物件已经被新的工具代替。留下来的已经少见了。农村的老物件也已经快没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民种田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了,有了拖拉机和除草剂农民种田的工序也简化了所以很多农村种田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少了,现在80,90后的人都已经不认识了!看到这些老物件,勾起我儿时的回忆。那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艰苦的年代,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几种物件,我都用过。现在都成古董了。这些东西,想想,都历历在目呀。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不是物,而是物件的人或故事,绝对是睹物思人。
1、粮囤子,这种古老的粮囤子,现在早已消失不见了,如今粮食用的都是不锈钢的粮囤。一代人的记忆,看完这些老物件,感觉自己真老了,有很多我都见过
2、牛加担,有的地方也叫牛鞅,配套还有牛大脚,是直接搭牛肩上后面有缰绳连接套杆、套钩,连成一个牛套挂上所用的农具就可以作业了。牛鞅的选料必须要有一定的粗度、弯度和宽度,最最重要的是要結实经得起拉、和尽量减少对牛肩部的损伤!
4、笆笼,口子还要编个倒须防鱼崩出来。父亲犁田的时候,就会把这个竹背篓系在腰间,犁田时看到泥鳅,黄鳝就会停下来,捉住放进背篓里装起来,回家又是美味。
5、这些农具现在偏远农村、山区都还在用,平坝农民也只是不再用犁和耙,当然给牛套肩的弯兜儿也就用不上了。其他农具还多着呢,锄头如,挖硬地的条锄,挖软地的大板锄,栽菜秧苗的小栽锄;打麦豆的连棍儿,捶垡子的木榔头,晾晒东西的簸箕,筛子之类,都还在用。
6、我们这里叫镢,大的叫大撅头、小的叫小撅头,除草的锄要宽一些,镐最窄是搞石头,木头的。用途不同,宽窄薄厚不同。我们那里搞石头的叫尖镐、搞木头的叫钝镐,镐是用来(播种时)刨坑、刨地(翻地)或秋收时刨秸秆之类的,不是除草用的。镐根据用途不同有不同的规格、大小。
7、有老物件主要是陪主人几十年舍不得失手,有感情了,有它人老了快乐长命!像我家的上海牌收音机,六十年代初买的,有人要,能给几个钱呀!
8、织布机,最亲切,常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总能吃到炒鸡蛋、干馍片等好吃的。我们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干油馍,一边咬着一边看着外婆一对小脚,一双大手,在织布机上吱嘎吱嘎地织布。
9、气死风灯,顾名思义。煤油灯不叫煤油灯!叫馬灯或叫桅灯(是掛在船桅杆上照明的)
10、老式手动剃头推子,上海双剑理发推子。我在1972年买来自学理发的手推剪现在还保留着,是上海双箭牌的。我还完好保存着……咯噔、咯噔的声音,好听!剃头的那个夹头发!那酸爽谁用谁知道.......
11、以前岳母家就用的是三五牌坐钟,那个钟表,他家现在还在用,现在30多年了!全部用过,见过,真的老了
12、滚轴腰带的弊端我是亲身体验的。我小时候用过一条家传的皮带,可能95%以上的人没见过。 这是条很宽的旧社会时遗留下来的纯牛皮武装带,有上下双排眼,大钎头,双钎针。后来家人把它从中间一割,裁成两条皮带,每条都如现在腰带宽,
13、提梁斗,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担,斗大升小,十升是一斗。有句俗语:命里注定吃一斗,走遍天下吃十升。不过各地的样式不全相同,但容积差别不大,从古以来斗升合都是国家制定的称量粮食的制式工具。
14、叉,两个齿就叫两股叉,四个齿就叫四股叉。不是翻晒稻谷用的,是用在老田埂边上做一个子田埂,便于当年田地水不会漏掉!
15、南方只有一种踏耙,我们就叫耙,是耕了的田地,用牛拉着,上面蹲个人,或者放块石头,把土地耙平。我们这畜力耕田器具分三种三个步骤,第一步,犁,用于把耕作层翻一遍,使地面杂草埋到土里;第二步,耙,将第一步翻耕的土块耙细碎;第三步,耘,将细碎的泥土与水拖匀拖平。图中这个老物件我们这就用于第三步,样式略有区别,我所见过的是一条方木上有短竹齿。
16、我们这儿叫“爪镰用来掐谷穗和高梁穗用的。专门掐成熟的谷穗或高粱穗用的。手镰在有些地方也叫鉊子,用来收割放倒的高粱秸上的高粱穗。用法带在拇指上食指曲起,用后三指拿起高粱穗后面的秸秆,用带着手镰的拇指割断秸秆。需要经常‘来把手镰刀磨快!
17、火镰,是老头们用来打一种叫"火石"的石片,出火星引燃一种"火绒"用于点烟或其它易燃物。我小时候爷爷就用它点烟抽烟。农村老汉们吸烟用火镰与石块和烂棉絮敲打引燃棉絮,然后放到汉烟锅上,引燃后再抽(相当现在的火材)。有一种火石用铁器打击会冒出火花来点燃用火纸卷成的火引子来生火(玉米须也成篇成火引子),为了方便使用才做成手镰子击打火石引火!
18、站桶,也叫“站窝子”,中下部有一层隔着的木板,大人们出去干活了,将小孩站在里面,下部放一个加热用的热灰盆,这样小孩冻不着。因为小孩只能站在里面而不能坐下,我小时候就站过,站的时间长了不舒服。2000年左右我家小表弟还坐过呢,是别人家里的老古董,估计原来也准备处理掉的吧,正好派上用场了,
19、摇篮车,摇车是农村以前生孩子都会用这哄小孩子的神器,它们都载过几代人了
20、牛车盘,我们这边是木制的,用牛拉。叫牛车盘。你这水车还有用铸铁做的。新加坡的“牛车水”原来就是装这种水车的地方。
21、砘子,那时候不管春耕秋播,踏耙、石碾子,在我们这哩砘子,种地是离不开的。看到老物件想起60、70年代人受过的苦和累。
22、豆腐梆子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府台大人正在家中闲坐,门外传来嘹亮的喊声,豆腐喽豆腐喽。府台大人吓一跳,晴天白日要造反了斗府???出门一看是卖豆腐的。于是规定了,做个木梆子走到哪里敲。不许喊豆腐喽。从此豆腐梆子成了卖豆腐的专属。
23、马嚼子,笼头,箍嘴是三样老物件,嚼子是铁的卡在马嘴里,笼头戴在马头面部,和缰绳一样都是控制马的,箍嘴是戴在马嘴上防止马吃青苗的。 认全这些老物件得是有农村经历的六七十岁老人。
24、这个老物件能认出来的不多,你知道这个物件是做什么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