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交通系统,说说明朝时期惠州的驿道和驿站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2-12 09:22:38

古代的交通系统,主要是由驿道构成,驿道和驿站组成的驿传系统,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网。以明朝为例,纵横交错的驿道联系着两京十三省,全国有近两千个驿站。

我们今天来说说惠州境内的驿道和驿站。

在明朝,广东东部只有两个府,惠州府和潮州府。因此,驿道主要的作用就是沟通省城广州和惠、潮二府,人们们可以把这段驿道叫做潮惠驿道。

我们虽然称之为潮惠驿道,实际上这条驿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了。《海丰县志》的记载,惠东和海丰之间一段古道——羊蹄岭驿道,“始凿于汉, 塞于孙吴, 通于晋明之六年, 而自六朝及唐宋, 递通递塞”。

追溯历史渊源的话,说起来就复杂了,我们还是以明朝为时间节点,说说潮惠驿道。

很多人对驿道的认识还停留在“古道西风瘦马”的感觉,认为驿道都是陆路,这是不完整的。在水路运输发达的地方,驿道都是最大可能利用水路。所以驿站也分为三种:专为水路运输的服务的水驿,转为陆路运输服务的马驿,和两者兼有的水马驿。

驿道西起广州,走水路,在珠江口进入东江,进入今东莞境内。驿道在东莞境内有两个驿站,均为水驿:第一站,黃家山站,船五隻,有馆驿;第二站,怗崗站,船五隻,有馆驿。

驿道进入惠州的第一个驿站为博罗苏州驿,苏州驿位于今博罗县城罗县龙溪街道苏村。苏州驿有:站船5只;正户5,贴户35。

在明代,驿站的劳役分为正户和贴户两种。正户是指那些被指定为负责驿站事务的家庭,他们需要提供马匹、船只等物资,并承担驿站的日常运营。而贴户则是指那些被分配到协助正户完成驿站任务的家庭,他们通常会提供劳动力,帮助正户完成驿站的工作。

按照明朝的编制,驿站还有正式官员一名,驿丞,从九品。关于明朝的驿站的详细介绍,具体见我写的《李自成该不该被开除?丢了工作并非造反主因,说说明朝的驿站》,可点击蓝字阅读。

从苏州驿继续溯江而上,船行70里,就到了欣乐驿。欣乐驿是一处水马驿,位于今天惠城区的水北村一带,洪武三年设立。

欣乐驿为什么是一处水马驿,因为它需要兼顾水路和陆路运输的需要,潮惠驿道在这里分岔了,分为了北路和南路。

我们先说说北路,北路简称为“上线”,大致走向是类似今广梅汕铁路沿线。

从欣乐驿乘船继续北上,走40里就到了水东驿,这个驿站有“站船4只;正户4,贴户28,站户共计32。”

水东驿和水东街有关系吗?没有,跟水东街没有关系,水东驿的具体位置在“在驯雉都(今横沥)”,洪武元年建。

《惠州府志》还记载了一个“莫村驿”,“水东驿120里至莫村驿”。明代番禺人罗奕佐还写了一首《莫村驿风雨骤至》。

我有点不明白,从水东驿到河源苦竹已经不远了,为什么中间还有个相距120里的莫村驿?

从莫村驿溯江而上,再走50里,有到了位于今天河源的苦竹驿。接下来的路有就简述一下了,坐船继续到龙川,到了雷乡驿以后,开始走陆路,经过长乐(今五华),到程乡(今梅县),然后折向南到潮州府。

我们接着来说说南线,即“下线”。

在位于惠城区的欣乐驿(水马驿)出发,到平山驿。平山驿所在地即今天的惠东县城平山镇。

关于平山驿的记载,史料有了冲突,  嘉靖三十五年《惠州府志》,记载平山驿是一处马驿;而《永乐大典》(卷19423,站赤)记载,平山驿是水马驿,除了马匹之外,还有“船两只”。也有可能明初的时候确实是水陆兼具的驿站,到了明朝中期,就废了西枝江水路,只有陆路了。

过了平山驿,向东南走八十里就到了平政驿。

平政驿位于今惠东吉隆平政村,是一处马驿。过了平政驿向东,就进入了今天的海丰境内。

接下来的路线,就和今天的深山沿海高速路的路线差不多走向了,经惠来,再到潮州。

因为惠州的驿站以水驿居多,我再说说驿站使用的船什么样子?

水驿的船只分为红船、快船和座船等。红船则涂以红漆,用于一般公务的接待;快船一般由十人驾驶,遇到传递紧急公文,就用十桨快船。十个人奋力划桨。此外,还有一种座船,多是红船改装而成,专门应付上等差役,比如官员乘驿,比其他船只等级高,装饰也比其他船只精美。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