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1 月 15 日报道,韩国公调处称,当地时间 10 时 33 分,尹锡悦被捕,这是韩国宪政史上首次对现任总统执行逮捕令。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自执政以来,其政策和行为引发诸多争议。2024 年 12 月 3 日,他发布紧急戒严令,次日凌晨又解除,此举引发政治风波,随后遭国会弹劾并被停职。12 月 31 日,首尔西部地方法院以涉嫌发动内乱和滥用职权等罪名,对其签发逮捕令。
2025 年 1 月 3 日,公调处首次尝试执行逮捕令,但遭遇重重阻碍。当时,公调处派出 30 名调查官和 120 名警察等共 150 人前往总统官邸,然而总统官邸外亲尹锡悦的支持者众多,他们高举标语,呐喊助威,试图阻止执法人员进入。总统警卫处更是依据《总统警卫法》,以各种理由阻拦公调处人员进入官邸。上午 8 时许,公调处部分人员艰难进入总统官邸正门,并开始执行逮捕令,但在官邸内再次与警卫处发生激烈对峙,警卫处长强硬表态 “不允许搜查”,致使逮捕行动陷入僵局,双方对峙长达 5 个多小时后,公调处无奈停止执行逮捕令并撤离。
韩国总统官邸(资料图)
第一次逮捕行动失败后,公调处并未放弃。为继续推进对尹锡悦的逮捕,他们采取了一系列行动。1 月 6 日,公调处表示将向法院申请延长对尹锡悦的逮捕令有效期,并将逮捕令移交警方执行。公调处强调,为确保成功抓捕尹锡悦,逮捕令有效期暂时不会公开。随着时间推移,总统官邸外的集会规模越来越大,当局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为了此次逮捕行动,警方可谓煞费苦心。他们考虑了多种策略,包括部署直升机到官邸上空,以便迅速进入尹锡悦的住所实施逮捕;动用警车或装甲车撞开总统警卫处设置的路障,直接闯入总统官邸等。而总统警卫处这边,也在不断加强防御态势。官邸外墙上围起了带刺的铁丝网,大门前交错停放多辆大型巴士,形成车墙。不仅如此,院内似乎还部署了具有干扰无人机功能的各类军用车辆。
首尔地方法院(资料图)
1 月 7 日,首尔西部地方法院再度签发针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公调处处长吴东运表示,将把第二次逮捕行动视为最后一次,坚定决心执行。1 月 10 日,总统警卫处处长朴钟俊因涉嫌妨碍执行特殊公务到案接受警方调查并辞去警卫处长职务,代行处长职权的警卫次长金成勋也多次遭警方传唤。警方还从首尔、京畿南部、京畿北部、仁川等首都圈所属的 4 个警察厅动员安保和刑事机动队等相关调查人员,充实逮捕行动的力量。
1 月 15 日凌晨,韩国警方及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公调处)派出千余人前往总统官邸,再次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此次行动规模庞大,有 1200 余名警察和 40 余名公调处调查人员参与。
当执法人员抵达总统官邸时,尹锡悦的律师团以及执政党国会议员、尹锡悦的支持者等在官邸外形成 “人墙”,阻挡执法人员的前进。公调处人员出示法院签发的逮捕令,并警告称妨碍公务执行人员将可能被视为现行犯遭逮捕。警方开始驱离现场阻挡人员,并拆除了总统官邸布置的铁丝网。他们绕过了大巴车构成的第二道拦阻线,继续向总统官邸建筑前进。在这过程中,总统警卫处没有派出人员阻止执行逮捕令的人员进入官邸内院。最终,尹锡悦于 10 时 33 分被成功逮捕。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的被捕,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因素。从政治层面看,韩国国内政治局势一直复杂微妙,党派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歇。尹锡悦所在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与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之间矛盾由来已久,在诸多政策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尹锡悦推行的一些政策引发了在野党的强烈不满,弹劾案的通过便是关键转折点。
在法律方面,韩国以涉嫌发动内乱和滥用职权为由对尹锡悦进行逮捕,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调查机关认为他在某些决策和行动上存在发动内乱的嫌疑,例如在处理国内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时方式不当,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且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滥用总统职权的情况。而在社会层面,尹锡悦的支持者众多,他们对逮捕行动表示强烈反对。在今早的逮捕行动中,就有数千名尹锡悦支持者持续聚集在官邸周围。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的被捕不仅在韩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政治震动,也对韩国的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韩国国内,这一事件可能导致执政党内部权力洗牌和调整,在野党在后续的政治博弈中或占据更有利的地位。韩国民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国际层面,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尹锡悦的被捕可能会引起美国的关注和反应,对韩美关系产生一定影响,韩国与朝鲜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可能因国内政治的变动而出现新的变化和调整。
此外,尹锡悦的弹劾案已进入更为关键的法庭辩论阶段。虽然他在 14 日以安全为由缺席庭审,但法庭辩论并未停止。后续的庭审结果将对他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总之,尹锡悦的被捕是韩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因素。未来韩国的政治走向以及尹锡悦的命运如何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这一事件也提醒着人们,政治斗争应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避免陷入无谓的纷争与对抗,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