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也不是完人,可为何几十年过去了,很少会有人质疑粟裕?

近现代史源 2024-12-22 18:16:36

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普通百姓都可以合理表达观点,包括对一些军队功勋人物的评价。关于将领们的能力、贡献、功过得失,网络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人无完人,功劳再大的将帅,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短板。所以只要不是恶意评论,出现各种理性评价都很正常。

其实征战几十年,将帅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遗憾之处。比如彭老总,在历次战争中功勋卓著,但1959年后他因故蛰伏多年;军事能力出众的徐帅,红军后期打过几次败仗(百丈关、西路军),部队损失很严重;“两弹一星”工程中有大功的聂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连败于傅作义之手,晋察冀根据地一度收缩。很明显,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元帅们,整个生涯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

但有一位将军,对他提出质疑的人很少,就是粟裕。粟裕是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之首,以突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及过人战功著称。他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为何网友们对粟裕普遍比较推崇,少有质疑之声,更是没有人去“喷”呢?笔者认为,主要有4点原因。

第一点,粟裕大将很纯粹。他是军事方面的专才,有真本事、真战功。而对于专业领域的顶尖人物,人们普遍抱有赞赏的心态。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硬仗无数,如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其军功没有几位将帅能真正与之比肩。但留心一下不难发现,粟裕后期的党政职务很少,他一生都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没当过副总理之类的职务,最高政府职务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建国后许多军队干部调到党政机关任职,或者是兼职;而粟裕的主要精力一直都在军队,有人说这样错过了个人的发展机会,但笔者认为这很难得,恰恰可以人尽其用,发挥粟裕大将的特长,并且避免卷入一些不必要的风波。越少涉及政治领域的将领,外界便没有什么“阴谋论”或错误解读。“不涉政”的粟裕,口碑自然很好。

第二点,粟裕生涯各阶段的职衔,常常要低于实际能力和贡献,出现这样情况的人才,口碑往往又会有所提升。在最擅长的军事领域,粟裕的封顶职务不过是总参谋长,1958年卸任。红军时粟裕起步不高,职务低一些很正常,最高担任过军团参谋长,抗战后期逐步发挥出实力,到1945年成为华中军区副司令。

这是一个关键点,毛主席已经很欣赏粟裕在新四军时的表现,决定任命他为华中军区司令员,但粟裕主动让贤,几次提出自己的老上司张鼎丞更有资格任职,自己当副司令足矣,最终粟裕“屈居”副职。相似的情况在48年又发生了一次,粟裕尊重陈老总,自己只接受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的任命,所以已经人在中野的陈毅,仍然“挂职”华野一号。粟裕如此高风亮节,让人怎能不爱?

第三点,大将为人低调,品德厚重,常常以德报怨。1958年他因为一些工作上的摩擦和误解,被戴上了莫须有的帽子,一些领导对粟裕的批评是过火的,导致大将被降职处分,个人心理包袱很重。而在第二年的庐山会议和军委扩大会议期间,曾经批评过粟裕的首长处境不利,有人动员粟裕趁机说上几句,争取给自己恢复名誉,粟裕却坚决拒绝。粟裕不讲这一套,自己虽然蒙冤,但却无比相信组织,跟借题发挥整其他人是两码事,他不肯做这样的事情。

粟裕对上级如此,对老部下更是真心照顾。建国后老三野的一些干部,在特殊时段被诬陷揪斗,粟裕绝不袖手旁观,他及时联系周总理等首长为他们解了围,老战友们都很感激粟裕,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粟裕大将,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第四点,粟裕建国后的经历有定论,而且是去世之后恢复名誉,这点也很关键。1984年2月,年老体衰的粟裕大将没有等来平反通知,抱憾离世。直到10年之后的1994年,中央军委公开登报恢复了大将的名誉,指出当年的“反个人主义”批判是错误的、过火的。粟裕没有等到这一天就走了,可越是这样,越令后辈惋惜、怀念和追忆,谁还会去挑第一大将的刺呢?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