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10多亿的田家炳,60岁前是亿万富豪,但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经纬谈娱好的是 2025-01-12 03:32:43

2018年7月10日,99岁的田家炳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老先生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教育事业?

田家炳的慈善之路,并非偶然。

他的父亲田玉湖从小就非常热心,经常自掏腰包帮助村民,因此他在当地享有盛誉。

爸爸的一言一行,在田家炳幼小的心里种下了善良的根苗。

而田家炳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他没能把学业进行到底。

16岁那年,父亲的离世,不仅让田家炳失去了至亲,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被迫中断学业的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渴望。

他意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所在。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这句朴实而有力的话语,是田家炳在86岁高龄时写下的,但这信念早已在他心中扎根了半个多世纪。

田家炳并非生来就是一位慈善家,他的前半生,是一位在商海中搏风击浪的实业家。

1919年,这位先生在广东梅州大埔县一个有钱的瓷土商人家里出生。

他出身优渥,本该享受优质教育,可命运却突然来了个急转弯。

那年16岁,爸爸突然走了,他不得不辍学,开始撑起家里的活。

他开始着手打理公司的账本,同时操持家里的生意。

18岁那年,他甚至只身一人前往越南发展,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胆识和魄力。

在越南,他不仅要应对商业竞争的压力,还要面对当地势力的敲诈勒索。

然而,年轻的田家炳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开拓自己的事业。

可二战的爆发,打乱了田家炳在越南的商业布局。

他不得不带着家人辗转印尼,在那里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橡胶市场的商机。

他创办了两家树胶公司,并开设了印尼第一家塑料薄膜制造厂。

然而,好景不长,印尼的排华浪潮迫使他再次迁移。

1958年,田家炳带着家人来到香港。他在屯门购置了一块超过30万平方英尺的海滩地,后来通过填海造地在那里建起了厂房。

他聘请日本工程师安装机器,邀请英国专家进行质量把关,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在当时的香港也并不多见。

田家炳创办了田氏塑胶厂和化工厂,它们发展得很快,规模变得很大。于是,田家炳在东南亚成为了人造革领域的领头羊,人们都称他为“香港皮革大王”。

田家炳在香港的商业成就令人瞩目,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财富的积累。

1982年,他做出了一个令香港商界震惊的决定: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并将每年高达几千万的企业租金全部投入基金会,用于支持教育事业。

那时许多人都在追逐财富的增长,而这位60岁的商界巨子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两年后,他决定把化工厂托付给儿子们管理,自己退出了所有的商会职务,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公益慈善活动里。

田家炳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捐赠,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他捐建的学校遍布全国各地,涵盖了各个教育阶段。他不仅看重学校的教学条件,还特别在意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他经常到自己捐建的学校走访,与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需求。

199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编号为2886的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这颗星星,象征着田家炳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照亮着无数学子求学的道路。

与他为教育事业的慷慨付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田家炳在生活中却极其节俭。

在香港这个地儿,他的月开销才3000块,也就刚够个普通人应付日常开销。

他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没有私人汽车;他一件西装穿了40年,缝缝补补,却始终舍不得丢弃。

有人觉得他“装穷”,说他那么有钱,没必要生活那么节俭。

然而,对于田家炳来说,节俭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种习惯。

他知道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反而可能让人找不着北。他把节省下来的每一块钱,都花在了教育上。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田家炳的公司和基金会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尽管经济紧张,但他还是继续支持着教育事业。

他以5000多万港币的价格卖掉了自己居住了37年的豪宅并将所有款项都捐赠给了学校,而它的市值大约为1.2亿港元。

每当他人询问时,田家炳总是笑着说:“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没能好好读书,就得让下一代有书读。”

如今田家炳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至今仍在持续运作,他的子女们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这不仅仅是把财富传给下一代,更是把一种精神传下去,是对“社会得来的,社会共享”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深圳的田家炳纪念馆,是邓振龙董事长捐资建设的,跟田家炳本人和家族无关。

邓振龙先生本人也是一位热衷慈善的企业家,他深受田家炳精神的感召,投资1100万建造了这座纪念馆,以此表达对田家炳的敬意,并希望将田家炳的慈善精神传承下去。

邓振龙捐了超过5亿给公益,他把田家炳先生当成自己的老师。田家炳先生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慈善精神能一直传递下去。

从战乱年代一路走来,田家炳亲身经历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也更加坚定了教育强国的信念。

他没有让遗憾拖住自己,反而用它激发自己,一心想着要让更多孩子都能上学。

他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教育梦想,寄托在了千千万万的孩子身上。

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将善心洒向人间,只不过他的父亲是在家乡行善,而他将这份爱扩展到了整个中国。

2 阅读:89
评论列表
  • 2025-01-13 11:10

    湖北荆州也有他捐助的学校,功德无量!

经纬谈娱好的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