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能 1967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兰州大学工作,担任过专业期刊副主编和学报编辑。
“游书”和“鄙书”
文/刘诗能
由于文化转型与重建的激荡,特别是展赛机制和市场的功利性推动,以及书家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模仿,一部分人对经典、亚经典的解读,对民间书法形式与价值的追寻,缺少历史理性的省察、主体情怀的接应和当下的审美沉思。因此,有些人的着眼点主要在技法,创作更多从展示的视觉效果去考虑,自我风格的磨砻也是着眼于如何在众多的书家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切实根据自身的审美感受和生命精神表达去建构,所以无论是单一的方法还是整个作品,愈益显得技术化、时套化,出现了许多固守成法、模仿别人、重复自己,以及媚俗、审丑的“游书”和“鄙书”。
白朴 越调 天净沙四首
178cm×48cm×3
草书
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书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不是书家缺少努力和功夫,而是文化的俗化和粗鄙化、书法自身的“尚技”使然,是主体的“书心”“素养”被功利遮蔽了,方法和本体被实用隔开了,以致“品格”“人格”等被误解和忽视。
一、“游书”和“鄙书”辨识
清代金应珪在《〈词选〉后序》中说:“近世为词,阙有三蔽。义非宋玉……是谓淫词。其蔽一也。猛起奋末,分言析字,诙嘲则俳优之末流,叫啸则市侩之盛气,此犹巴人振喉以和阳春,黾蜮怒嗌以调疏越,是谓鄙词。其蔽二也。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叹无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其蔽三也。”与此相类,当代中国书法界也存在着以“游”和“鄙”为特征的书法。
(一)“游书”的特点
“游书”不仅占领着书坛的重要阵地,也被社会广泛接受,许些知名或著名书家也未能免此一弊。大致说来,“游书”有四个主要特点。
首先是“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叹无与乎情”。也就是说,书家创作不是饱满的审美感兴的及时传递,不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意趣的表达,只是一种类型化、程式化的形式重复。他们的创作主要不是立足于书文合一、技道合一的气韵、品格等,而更多注重碑、帖或碑帖融合体系中的技法延伸以及主体功力中的技法创造,最后将身心投入展场中的风格凸现,而这种个人风格、群体风格甚至地域风格又被窄化、简化为形式和技法问题。这里面包含三种类型:其一是对历代经典碑帖的学习,只注重在用笔、结体、章法等技法、形式层面模仿甚至夸大其具有视觉辨识度的某些特征,比如对于枯笔、涨墨的运用,对于某碑某帖特征的视觉拓展,对于古代法书在历代鉴赏、收藏实践中形成的特定形式如题跋等的套用,等等。
从此再来联
138cm×33cm×2
隶书
特别是,我们今天写某一家、某一碑帖,即使学得一模一样,这种既有形式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积淀,还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吗?比如写章草,章草的古朴、简静,是书体或经典自身已经具有的特点,你学习了,然后说自己创作出的作品具有高古、简淡的视觉感染力和格调,获得好评,甚至还能获奖,但这种历史框架中的延续(甚至是表面化的),与你的内心究竟有多少关联,你真有高古、简淡的心胸或素养吗?或者说,这幅作品即使在笔墨特点上、章法安排上具有高古的视觉特征,但若说其具有多么高的格调,似乎与创作主体的心胸、气度、素养等无法对应,这还是真实的表达吗?如果不是,我们的评价应该作怎样的调整?这些都值得省思。其二是对今人的模仿。
隆兴政府联
239cm×35cm×2
隶书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这是刘熙载一句著名的书论。其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出自《庄子》,原文中还有一个“与人为徒”被刘氏扬弃了。《庄子·人间世》曰:“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庛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这是颜回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原意是谈感化统治者(卫国国君)的方法,但用来谈艺术、谈书法不仅适当,还很深刻。那么刘氏不言的“与人为徒”到底指什么?“外曲者”即外表恭敬,持这种态度人的主要想法是“人家都这样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大家所做的事,别人也不会责怪我”(陈鼓应译文),因此总想保持“和人家同类”。
节选 康有为评龙藏寺碑
59cm×66cm
行书
“与古时同类”,因为时代的遥隔,其间自然有承传的必然、碰撞的激发以及审美创造的空间,而只追求与同时代的人甚至师友等“同类”,自然会失去创新的意识、勇气,以及攀登的高度。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与人为徒”肯定是保守的、懦弱的,即使虔诚恭敬,也没有深度和气局。若转换一个视角,在一定阶段里或特定范围内,“与人为徒”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在书法学习中,从整体看,从人的一辈子看,“与人为徒”只能是一个负面的教条。但在一定阶段或范围内,也要有一点“与人为徒”的识见和魄力。当然,这样做也意味着要蓄积后续突破的判断力、决断力和爆发力,否则一旦深陷,便无法脱身。
荣国府正门联
179cm×33cm×2
行书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当今书坛,“与人为徒”者众多,因为要参展、获奖、成名,要抬高身价、谋取位置、提高书价,所以要追赶流行书风、模仿评委书风,由此就出现了许多“鄙夫”和“乡愿”。其三是对外来艺术的模仿。中国书家在对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书法的关注、借鉴中汲取了不少积极的因素,而对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学习所带来的观念、实践变化中,夹杂着许多误解和曲解,甚至有人为的功利化操作。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64cm×105cm
草书
如果对中西文化、中西哲学略作比较,再加上书法依托于汉字书写的本体规定,对于书法与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是容易辨别的。但少数书家的纯视觉化、观念化、行为化、装置化尝试,是别人早已思考过、实验过的方式,实在没有多少新意。这样拾人牙慧的行为或事件,不具有像江上有一《愚彻》等作品的原创性,即使被包容性地视为探索,也只能归为“依托”性的“游书”。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