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行走江湖的朋友可能知道,蒙汗药绝对是一款打家劫舍,啊不是,辅助敌人睡眠、促进双方友好交流的利器,毕竟在很多武侠小说之中,下药可能不光彩,但的确非常好用。
像是《水浒传》中的十字坡,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便用这蒙汗药“麻翻了多少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中吴用以这蒙汗药麻倒了杨志,兵不血刃地拿了十万贯金银财物;朱富朱贵沂水县救李逵时,给“青眼虎”李云两块掺了蒙汗药的肉,一行人也就全都倒了。
那么这蒙汗药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真的存在这种“神奇”的药物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少听到、见到这种药了呢?
没有起错的名字首先,我们要来明确一下蒙汗药的药效,也就是人吃了这种药以后,究竟会怎么样。
在很多小说中看来,这种药吃了以后就是会昏迷,睡着了并且睡的很死,真就是这边拿刀剌耳朵都不带醒的。
这从蒙汗药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二。
“蒙”,其实也就是“懵”,人吃了以后一开始就会反应变慢,这个时间看个人情况大概在三到五分钟不等。
反应变慢也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身体反应,本来三五步就能走过的距离,现在可能晃晃悠悠半天在原地打转,甚至向反方向走。
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人体肌肉被药物影响,开始慢慢松弛,不能被牵引神经所控制,也就出现了“左脚画圆、右脚踢”的情况。
第二个反应变慢,那就是脑子反应变慢了,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有人喊吃了蒙汗药之人的名字,这个人听到了也不答应,好像没听见一般,或者吃了药之后眼看着别人一拳打了过来,脑子里也是完全没有躲得意识,任凭别人一拳打在脸上。
这就是因为药物抑制了大脑神经反应区,让人的大脑开始进入睡眠状态,一个快睡着的脑子,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多反应的。
等到三五分钟过了之后,这个人就会感觉天地颠倒,身体更加不受控制,最多坚持三十秒左右,就会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这也是因为药物之中具有麻醉作用的成份开始彻底发挥作用,把人给“麻翻了”。
并且人在这个时候,不管再怎么热,也是一点汗都发不出来的,因为人体内的汗腺也已经被麻醉成份给控制了,无法进行汗液的合成。
等到这个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发挥作用,汗腺等体液分泌组织发挥作用,药物成份被慢慢排出体外,也就是开始出汗的时候,昏迷之中的人才会慢慢醒过来。
从这个过程来看,这种药物被称为“蒙汗药”,还真是没有叫错名字。
那么一个人从吃了蒙汗药,到将药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大概是多久呢?
最美的往往是致命的在《水浒传》中杨志吃药的经历来看,他的蒙汗药是中午左右吃下去的,等到醒过来时,大约是二更左右,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吃了药,晚上十点左右醒了过来。
足足十个小时。
考虑到杨志吃的药比较少,再考虑到杨志多年练武身体素质比较好,这样综合来看一个普通人吃了“正常药量”的蒙汗药,至少也要十二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清醒过来。
那么这种蒙汗药的主要成份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在我国乡村很常见的植物,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的主要原产地是墨西哥,原本在我国也有分布,主要是从印度传入的,这种花的名字也是从印度语的名字“mandala”之中音译出来的,根据这个名字的音译,曼陀罗也可以被称为“满都罗”、“曼突罗”等等。
曼陀罗的花呈筒形,花片大多为三角状,一般有白色和紫色两种颜色,叶子比较宽大,边缘为锯齿状,一般在6月到10月开花,花期四个月左右。
这种花从外形上看非常漂亮,花朵硕大,花叶配合十分好看,并且花的香味十分浓郁,具有非常之高的观赏价值,在我国很多人家都会把它通过嫁接或者扦插的移植方式做成盆栽,花卉市场之中曼陀罗也算是一位常客了。
但殊不知这种花在美丽的外表之下,却是有着十分危险的内涵,那就是这种花是有毒的。
曼陀罗花的汁液之中,尤其是把其种子研磨成粉末之后,这其中含有一些名叫莨菪碱或者东莨菪碱的生物碱物质,这些生物碱如果正常入药的话,会有镇静、止痛、麻醉的功能,可以用作麻醉剂或者止疼药的制作,也经常被医生们用于心绞痛、心脏病、高血压和脑溢血等疾病的治疗。
但是药三分毒,曼陀罗花的汁液如果被过度使用,其中的生物碱大量进入人体,往往就会令人致幻,出现幻视、幻听等情况,再进一步就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令人精神极度亢奋,严重之时会出现自残、伤害他人的情况。
并且此时此人是完全不可控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这股“劲”过去之后,此人一般也会昏迷倒地,呼吸、出汗等生物的新陈代谢反应急剧减弱,要至少经过10个小时才会清醒过来。
那么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很多好汉们吃了蒙汗药,都没有亢奋发狂这一阶段呢?并且他们清醒的时间,也延长到了十几个小时。
难道是施耐庵缺乏“生活经验”,在编造药效吗?
蒙汗药,还是酒服好施耐庵是什么人?那是当过张士诚军师的人,说不定也是真拿着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人,从他描写的宋江被王英等人抓住,在剖腹挖心做醒酒汤之前,先“拿凉水往胸膛上激一把”,不然“心肝不脆”这种情节的真实性、细节性来看,施耐庵绝对是有着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
所以其实在《水浒传》中,好汉们喝了蒙汗药之后的反应,也是非常合理的。
注意了,是“喝了”蒙汗药。
一开始蒙汗药的提取,就是把曼陀罗花的种子磨成粉,或者把整株曼陀罗花捣碎出汁液,经过晾晒熬煮等程序提取沉淀物,再研磨成粉。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这种提取出来的蒙汗药要么是橙黄色粉末(种子),要么是灰白色粉末(汁液),并且有着淡淡的苦涩味。
这种药,就算是智商不在线的李逵都不可能吃下去,更别说让别的好汉们吃了。
所以用药必须要有载体,那就是酒或者菜。
武松在十字坡问孙二娘要好酒时,孙二娘是怎么说的,“有好酒,就是浑了些”。
这就是为自己向酒里下蒙汗药做铺垫,因为蒙汗药放进酒里就会沉淀,显得酒里不干净,所以她才会先说自己家好酒“浑浊”。
智取生辰纲之时,也是白胜夺过酒瓢,在酒桶里“猛地一搅”,这“一搅”,一来是掺进去蒙汗药,二来就是给杨志看的,这个酒浑浊,是因为我搅拌了,可不是因为酒里有药啊。
朱富在沂水救李逵时,给押送李逵的李云一行人送酒肉吃,里面都掺了蒙汗药,因为李云不喝酒,所以朱富也把肉拿过来,强行请李云吃了两块。
这就是必须要找了个载体,总不能朱富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纸包,打开一看里面一堆粉末,然后拿着这包粉末请李云尝尝吧。
来师傅,放心这不是蒙汗药,我也不告诉你是什么,你吃就行。
所以酒这样的载体实在太适合蒙汗药了,通过酒的味道掩盖了蒙汗药的苦味,又因为古代酿的酒本来就是有些浑浊的(就有了筛酒这个工作),掩饰了蒙汗药的存在,这就足以让蒙汗药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发挥作用了。
并且酒中的酒精,正是蒙汗药的“催化剂”。
当时人们喝的酒只不过是自己家酿出来的米酒,酒精度数不高,之前有先生曾经算过,武松景阳冈下十八碗好酒,可能还不到六瓶“老雪”的量。
但酒精度数再低,也是有酒精的,酒精和生物碱的结合,就导致了好汉们在喝了蒙汗药之后,基本没有“亢奋期”,便进入了“昏迷期”,更是因为酒精也需要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导致了人体内的代谢系统压力加大,“酒服蒙汗药”的人清醒的时间也就被延长了。
其实蒙汗药的用法,或者说曼陀罗花的用法、记载,并不是在《水浒传》中首创的。
蒙汗药的远去众所周知,华佗创造出的麻沸散,其中的主药就是曼陀罗花。
根据《后汉书》记载,麻沸散是由曼陀罗花、生乌草、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等药物烘干、研磨之后,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就成了麻沸散。
到了唐朝,曼陀罗花的应用就更广泛了。
唐玄宗年间,安禄山在范阳想要起兵谋反,但他此时也是担心起兵之后契丹依附唐朝,在他背后捅刀子,于是屡屡向契丹找茬。
甚至故意设下酒宴,邀请契丹人前来赴宴,结果就在酒里下了曼陀罗花的种子,等到契丹人喝下,药效发作之后,安禄山便直接翻脸,让人砍下契丹人的脑袋然后埋在早就挖好的坑里面,每次都能坑害几十名契丹人。
这样的勾当,安禄山一连干了十几次,竟然都没被人发现。
既肥大不任战,前后十余度欺诱契丹,宴设酒中著莨菪子,预掘一坑,待其昏醉,斩首埋之,皆不觉死,每度数十人。——《旧唐书》
这里的“莨菪子”,便是曼陀罗花种子的称呼,“莨菪”便是当时曼陀罗花的称呼。
并且在后来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像是《施公案》、《海公案》、《隋唐演义》和《七侠五义》等等书中,也都是多次有过使用蒙汗药的描写,可见这种药物在当时对人们来说并不是多么陌生。
可要是误食了蒙汗药,也就是曼陀罗花的汁液或者种子,应该怎么办呢?
古人们也早就有了应对的方法。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便给出了一个终极秘方:甘草解百毒。
随着古代医学的发展,清朝的医学家程衡也是给出对孙思邈的认同——“欲令食蒙汗药者速醒,则急以浓甘草汁灌下”。
如果身边没有甘草怎么办呢?
那就是往脸上泼凉水。
甘草汁,尤其是熬煮之后热的甘草汁,能够起到中和曼陀罗花之中生物碱的作用,并且起到促进人新陈代谢,加快生物碱排出体外的过程。
泼凉水,则是刺激人已经被麻醉的神经末梢,让人强行开机,但这个办法可能依旧难以立刻去除生物碱对人造成的损伤。
这就是“神奇”的蒙汗药,也就是曼陀罗花的真相,但要劝诫朋友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好奇就去配比蒙汗药,甚至服用或者让他人服用蒙汗药,因为这种药品在我国严格来说都是处方药,是受到严格管控的。
并且由蒙汗药所带动出来的“春情药”、“听话水”、“失忆粉”、“打牌膏”等所有的药物,基本都是胡说八道的。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让别人失去意识主动去完全听别人的话,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让人去发自内心地爱上一个他以前完全不爱的人。
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些知识,或者仅仅是获得一些快乐,这就已经足够了,但是想要通过一些自学的杂知识,就真的去做事情,那只会害人害己。
声明:本文中的图片均来源于公开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