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玉米应该选哪些品种才好?
老李头一边扛着铁锹,一边抽着烟感叹道:“今年夏天,咱们这玉米的日子真不容易啊。
”他的这句话引起了周围几位种地老把头的讨论,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今年的玉米种子抗病能力,谁也说不清到底哪个品种扛得住这两病一虫。
预计发生情况今年黄淮海地区的夏播玉米注定要遭遇一场硬仗。
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和农业专家的分析,2022年的情况不容乐观。
这两病一虫,分别是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茎腐病和玉米螟,将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爆发,预计发生面积达到2.1亿亩。
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
这可是实打实的数据。
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农民们都叫它“钻心虫”真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小虫子专挑玉米的心叶、茎秆和果穗“下手”,破坏力极强。
它们小的时候藏在心叶里啃噬,长大后就钻进茎秆和果穗里打洞。
遇上大风,受了害的茎秆容易折断,果穗上更是出现一道道虫道,籽粒缺失,腐烂不堪。
按预期估算,这种虫害明年将影响到1.2亿亩的玉米地。
再来说说茎腐病,也叫玉米青枯病。
这个病在玉米叶鞘和茎秆的“裹蔬”功夫可谓了得,一旦提前枯死,损失难以挽回。
初期它悄悄潜伏在玉米茎基部的叶鞘上,呈现出水渍状暗褐色斑点。
这病可是拖延症的高手,早期根本不显山露水,等发现症状,大面积玉米已经发病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减产。
预计这种病将在3000万亩地影响农户。
南方锈病的影响南方锈病也叫玉米黄疸病,害起人来也够呛。
主要得益于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大量还田,以及各种远距离的玉米品种调运。
空气传播的特性使得这种病可以在几天时间就蔓延整个地块。
病害多在玉米中后期发作,主要侵害叶片,致使中上部功能叶片提前干枯,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千粒重降低。
这病已经成了黄淮海地区的头号病害,预计影响6000万亩玉米地。
有效的防控措施话说到这儿,老李头关心的是怎么防。
其实还是老办法最管用:选抗病品种和打药。
选用抗病品种,这可以说是预防病虫害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的抗病品种也不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地块的具体情况选择种植。
比如伟科931、汉单777、伟育718等等,都是去年试过效果不错的品种。
选这些品种,起码能让咱们面对“两病一虫”的时候底气足一些。
打药防治也是个利器。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授粉后,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甲维·虫螨腈这些药剂准没错,专治玉米螟。
对于茎腐病和南方锈病呢,可以用唑醚、丙环唑等药剂。
合理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再像现今很多地方用的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欢迎随时关注我们,每年都变化不断,咱们也得更新手头的知识和办法。
总结来说,今年的玉米种植确实有很多考验,但也并不意味着无从应对。
选择抗病品种,科学施药防治,这两条路仍然是最有效、最实际的应对策略。
而对于正在准备种子和筹划种植的农户们而言,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在这场与病虫害的斗争中,我们要相信科学,依靠经验去降低风险,实现丰收的目标。
希望大家的玉米地在今年夏天依旧能收获满满的金黄,扛住病虫害的进攻,成为丰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