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肃宗明皇帝下
太宁二年(甲申,公元三二四年)
本文重点:
往往在职场上最后胜出的,就是那个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在未成名之前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游戏人生,而是以极强的忍耐力,坚持学习,坚持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技能,待到机会来临之时,才能有实力抓住机会。

原文:或以为“王含、钱凤众力百倍,苑城小而不固,宜及军势未成,大驾自出拒战”。郗鉴曰:“群逆纵逸,势不可当,可以谋屈,难以力竞。且含等号令不一,抄盗相寻,吏民惩往年暴掠,皆人自为守。乘逆顺之势,何忧不克!且贼无经略远图,惟恃豕突一战;旷日持久,必启义士之心,令智力得展。今以此弱力敌彼强寇,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万一蹉跌,虽有申胥之徒,义存投袂,何补于既往哉!”帝乃止。
持重!
凡事,事缓则圆,事急则变。这就是郗鉴提出策略的主题思想。
有大臣说应该趁敌人立足未稳,皇帝亲自出马,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郗鉴反对!
他先给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用担心打不过敌人,此战我们必胜!

为什么有必胜的信心?
郗鉴说王含等人号令不一,军纪不肃,士兵到处抢劫掳掠,京城周边的世家大族都筑垒自保。敌人抢不到物资,更不会有人资助他们,假以时日,他们的战力就会大减。
所以速战对敌人有利,缓战对我方有利。鉴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慢慢的消耗他们,等他们快要被拖垮的时候,我们再出击,到那时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这就是兵法上常讲的:“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在历史上,凡事以弱胜强的战例,基本上都是弱方以极强的忍耐力,顶住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凶猛攻击,待敌疲惫之后,也就是弱方等待的时机来临之际,弱方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不给敌以喘息之机,最终获胜。了解历史的朋友回想一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王翦灭楚之战,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
而把这个原理应用在个人成功学上也是一样的。
往往在职场上最后胜出的,就是那个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在未成名之前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游戏人生,而是以极强的忍耐力,坚持学习,坚持积累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技能,待到机会来临之时,才能有实力抓住机会。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油腻中年男刘舆吗?他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原文:帝帅诸军出屯南皇堂。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备。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秀,匹磾之弟也。
皇帝不可轻易率领主力与敌人决战,这是持重!但是并不代表不可以派遣一支小部队给敌人制造一些麻烦,袭扰敌人、疲惫敌人是可以有的。
在我身边混得香的往往是高调又会表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