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对二战的北非战场感到很陌生,很多人以为英军与德军的实力差距不大,但事实却是英军第八集团军经常是德军规模的五倍以上,甚至极端一些是十倍左右,但经常被隆美尔打出1:5,甚至1:10的逆天战损比。其中北非战场的加查拉战役就是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战役。
双方兵力部署
在加查拉战役中,英军主力为第八集团军,下辖有印度第十步兵旅、法国第二自由旅、第一装甲旅、第32装甲旅、南非第一步兵师、南非第二步兵师、英军第50师、第三印度步兵旅、第29印度步兵旅、第一装甲师、第七装甲师和自由法国第一旅。
英军第八集团军合计有50个步兵营,兵力大约为25万人左右,其中各类坦克截止到5月25日数量为849辆,之后英军又向北非战场的第八集团军不断增派坦克,到8月初时英军拥有的坦克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031辆。这个规模放到东线几乎相当于德军的一半。
德军非洲集团军的参战部队相较于英军就寒酸许多,只有第8装甲团、第115装甲掷弹兵团、第21装甲师、第5装甲团、第104装甲掷弹兵团、第90非洲轻步兵师、第155步兵团、第200步兵团和第361步兵团。
摧枯拉朽的攻势
在1942年5月27日,英军第八集团军准备应对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进攻。其实英军在北非战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知道德军的密码。这使得英军能够实时获知德军总部的命令要求。但隆美尔的一个毛病此时却救了非洲军团一命,隆美尔爱战场抗命。
这使得英军即使知道了德军总部的命令安排之后更加不知道隆美尔的动向了。加查拉战役中隆美尔又做出了一次神反应,他将部队巧妙的迂回到英军防线的南方。结果英军部署的防线被摧毁,在粉碎了英军毫无组织的反击之后,德军得以乘胜追击。
双方不成比例的伤亡
虽然英军在后勤、装备、人员数量、弹药等各方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但依然被隆美尔那种狡诈多变的战术打得找不着北。
在此战中德军的战斗损失为3350人,同行的意大利军队损失也在3000多名左右,因此轴心国军队总损失为6000多人左右。而此战中英军损失为6万人。双方兵力损失比例为1:10左右。
这场战役直接让丘吉尔绷不住了,直接解除了康宁汉和奥克莱金的指挥权,分别被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将领代替,英军在此战役之后被迫放弃托布鲁克要塞,给后来的战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其实在北非战役中英军的实力基本上都要比德军强,要不是靠着隆美尔层出不穷的战术,德军不知道被英军靠着体量碾死多少遍了。虽然隆美尔没有指挥过大规模兵团,但是他的战术造诣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
90轻型师应该是轻装甲师,不是步兵师。
加查拉战役的失败和托布鲁克的陷落,导致里奇和奥金莱克被解除指挥权,分别由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及哈罗德·亚历山大代替。 攻陷托布鲁克之后,非洲装甲军团继续向埃及推进。在1942年7月1日开始进攻盟军的阿莱曼防线,开启了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看过荚国的纪录片,隆美尔也有一只电子部队,正是这只部对掌握了英军的部暑才帮助隆美尔抗命及时部署做战方案,后期这只部队被英军意外歼灭了,后期仗就难打了,隆美尔要增援,希特勒认为东线更重要没增,为了保持战神的宣传效果,阿拉曼之前把隆美尔调任西线总司令,主持了大西洋墙的布防建设!
主力是英印混编部队,英国军官,印度士兵。就阿三的战斗力,想想垃圾。经过一战及二战初期,英国男人快打光了。换成澳大利亚,新西兰部队试试,真敢与德军硬拚
换李云龙能打到伦敦去
要不是隔英吉利海峡,英国一样被打垮 兵不在多在于精 将不在勇在于谋。隆大帅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