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澳大利亚媒体抛出了一个挺劲爆的观点:中国不怕美国,已经做好了打仗的准备,而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更愿意跟中国做生意,而不是跟美国对着干。
这话一出,有人觉得这是澳媒在危言耸听,有人觉得这背后确实有点道理。
一、中国为啥不怕美国?底气在哪儿?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国家,国际上说话都没啥分量。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好几个领域都站起来了,底气自然也就足了。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的GDP已经飙到了18万亿美元,虽然跟美国的23万亿美元还有点差距,但这体量已经够吓人了。

更别提中国还是“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30%的产值都来自中国。你去超市买个东西,十有八九是“Made in China”。从手机到衣服,再到高铁、5G技术,中国造的东西遍布全球。这种经济实力让中国在国际上腰杆子硬得很。
而且,中国不光是生产厉害,消费市场也大得惊人。14亿人口,光想想这个数字就知道有多恐怖。2023年中国的进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全球第二。哪个国家不想分一杯羹?经济强了,中国自然不怕美国的制裁和封锁,因为手里有牌可打。

军事升级:从挨打到能打
以前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只能被动防御。现在可不一样了,军事现代化搞得风生水起。2022年,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射程能覆盖美国全境。中国海军也有了航母编队,像辽宁舰、山东舰,还有一大堆驱逐舰、潜艇,海上作战能力蹭蹭往上涨。
2023年8月,中国在东海搞了个“联合利剑-2023”的军演,内容包括海空联合打击、岛礁夺控,摆明了是在练实战能力。这不光是给国内看,也是给国外看:中国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谁想挑衅都得掂量掂量。

科技上,中国也没闲着。美国的科技封锁确实给中国添了不少堵,但中国硬是憋着一口气搞自主研发。芯片、操作系统、航空航天,这些关键领域都有了突破。
2023年,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了样本,这技术全球没几个国家能做到。还有5G技术,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已经领先全球,连美国都得忌惮三分。
科技自立自强让中国不怕美国的卡脖子政策。以前美国一制裁,中国可能就慌了,现在不一样,手里有自己的技术,心里不虚。
除了硬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也不容小觑。14亿人一条心,国家政策执行力强,这在美国那种党派撕裂的地方是想都不敢想的。
疫情期间,中国说封城就封城,说清零就清零,经济很快恢复,这份凝聚力让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有底气,都有还手的资本。

澳媒说中国已经准备好打仗,这话听着挺吓人,但仔细一琢磨,还真不是空口白话。中国这些年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动作,确实透露出一种“随时能上”的信号。
这几年,中国军队的军演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在台海和南海这些敏感地带。2023年8月的“联合利剑-2023”军演,规模大、科目全,模拟的就是实战场景。海空联合打击、岛礁夺控,这些训练内容明摆着是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2023年初,中国在南海举行了多舰种联合演习,派出了航母、驱逐舰、潜艇,演练了反舰、防空等项目。这些军演频率高、强度大,明显不是做样子,而是真刀真枪地练。

2019年7月,中国出了个《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里面的话说得特别硬气。中国军队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谁敢侵犯中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绝对不答应。这是给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白皮书还提到,中国军队会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反恐,这说明中国不光想着自保,还想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种态度,既有防守的底气,也有进攻的准备。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从来不含糊。2023年4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跑去日本,指责中国在南海的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直接怼回去:“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完全合法,美国没资格指手画脚。”这种硬碰硬的回应,透着满满的自信。
再比如,美国老拿台湾问题说事儿,中国这边态度也很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谁敢插手就收拾谁。这种外交姿态,不是光嘴上喊喊,而是背后有实力撑着。

2023年,中国加大了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的储备力度。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粮食储备够全国吃一年以上,石油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后勤保障,正是打仗的基础。
从军演到外交,再到物资储备,中国的确在全方位准备。澳媒说“准备好打仗”,还真有点根据。

澳媒还提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想跟中国做生意。这不奇怪,毕竟谁不想跟有钱又有货的国家打交道?
中国有14亿人口,消费能力越来越强。2023年,中国的进口额2.5万亿美元,全球第二。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器、澳大利亚的牛肉、巴西的大豆,全都往中国卖。哪个国家不想搭上这趟顺风车?光是“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让外国商家眼红得睡不着觉。

中国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完整的。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袜子到飞机,啥都能生产。疫情期间,全世界口罩、防护服紧缺,中国一口气供应了几十亿件,成了全球抗疫的大后方。这种生产能力,让各国都离不开中国。
2013年,中国搞了个“一带一路”倡议,到2023年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加入。看看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建起来后,巴基斯坦当地就业多了,经济也活了。再看看非洲,中国的铁路、港口项目,让不少国家的基础设施从零到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谁看了不心动?

跟美国比,中国外交有个大优势:稳定、不爱干涉别人。美国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威胁那个,政策翻来覆去,谁都怕跟它合作翻车。
中国不一样,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掺和人家内政。发展中国家尤其喜欢跟中国打交道,因为中国给援助不带政治条件,实诚。

疫情这几年,美国忙着甩锅,中国忙着生产。2023年全球经济还在恢复,中国已经稳住了供应链,出口额创了新高。不少国家一看,跟中国做生意靠谱,至少不会因为疫情断货。
所以,大部分国家想跟中国做生意,不是没道理。中国有市场、有货、有项目,还靠谱,谁不愿意呢?

中美这对欢喜冤家,关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澳媒说中国不怕美国,准备好打仗,这话反映了现在的紧张气氛。
军事上,美国在亚太搞军事围堵,中国就在家门口练兵。科技上,美国卡中国芯片,中国自己研发。贸易上,美国加关税,中国扩内需。2023年,这两国的较量在各个领域都升级了。
但中美关系也不全是剑拔弩张,还有合作的空间。2023年,两国在气候变化上签了合作协议,一起推全球减排。疫情期间,也共享过信息,搞过疫苗研发。像这种全球性问题,中美不合作还真不行。
国际社会其实挺希望中美别打起来。2023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说,中美得一起干活,解决全球问题。其他国家也怕中美闹僵,自己跟着遭殃。关键看双方咋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