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莹受伤引起我们的重视,其实今年联赛除了她,很多队员都有伤病,比如龚翔宇、刁琳宇、吴梦洁、姚迪等人。
很多人说本赛季赛季长,强度大,队员疲劳,这就是伤病频出的根本原因。确实这赛季的赛程密集,强队交手次数多,各队压力大,好多球员出现伤病,老队员状态也起起伏伏。
11月就是全运会了,国内联赛还是摆脱不了全运会体系,全运会前一年的联赛最为激烈。国内联赛按照这赛季的路子走还是有希望走出一条光明大道的,但前提是各队继续加大投入,不光引进外援,也着重延长老将的运动寿命。
但是笔者认为,今年的联赛应该是最近二十年最长的联赛了吧,这个赛制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对各队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对板凳深度的重视,这也给各教练团队的分工合作提供了一个课题,这一点就是巴黎前国家队解决的也不好,感觉就是替补队员在国家队集训之后,回到地方队状态下滑的厉害。地方教练团队目前解决的比较好的是上海,等打球的队员多,而且经常主动变阵。
其实赛制的本意是让大家多轮换阵容!因为赛制赛季初就已经定下来了,对各队都是明牌;这个赛制就是告诉各队不能死薅主力球员,替补球员一定轮换来打!
但是因为联赛对于引进外援不够开放,部分球队消极抵制,引援质量不高,只能靠一套阵容打到底,死薅核心球员,如果像土超一样有好几名一线外援,就不会这样使用球员,一周双赛在欧洲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要双线作战!
有一说一,排超对外援的限制太大了,多放开1-2个外援名额,刺激各队引进更多高水平外援,提升联赛整体水平,同时提升各队板凳深度,保证替补也有相当的竞争力,这样在保证比赛强度的同时也能给主力轮休的机会,否则总有队伍整天抱着一两个人不放手,到最后累的累伤的伤!
其实,排超也就是意大利联赛一半的强度,但是意大利球员反而伤病的少,因为人家训练时间少,差距太大的比赛人家就用替补打。论联赛的强度,我们的联赛真的不算强,比欧洲大的联赛差了一些。问题出在我们的主教练,都是七仙女打天下,基本没有轮换阵容!十几个人的队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且,赛季长才有商业价值,有商业价值才有赞助商,有赞助商球员才能挣钱多,挣不到钱谁愿意做职业球员?当然教练员要学会合理分配球员体能!
原本这个赛制这样设定明明是让各个球队把球员都拉出来打打轮换一下,结果各个教练都抱着大腿使劲儿薅,再加上各个队伍人才储备不行,能打球的人太少。要是14人名单甚至报名大名单人人都有能力打球的话,主力也能有轮休的机会。而现在大多数队都是七仙女打到底,顶多能有两三个替补能用,名单里一堆关系户都是占着位置坐板凳的,这样下来主力一直被死用,当然会受伤了!
不出意外的话:上海一个外援排名第二,天津两个外援排名第三,辽宁三个外援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