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禹州。
简称“钧”,古称阳翟、钧州、颍川,别称夏都、钧都、药都。地处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南平原过渡地带。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这里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
一起来看禹州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6处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禹州市浅井镇扒村
浅井镇扒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禹州市北部山区,因烧制扒村瓷而闻名,自北宋起到民国期间,置东张镇,享有“瓷都”之称,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窑址。
镇子旁边原有一条河,这条河在当时是瓷器外销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国各地的商人源源不断的来到镇子上,曾经的整个东张镇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东张镇遭遇洪水冲击,镇子里的人相继离开家乡,瓷器产业也因此衰落。洪水退却后,人们又陆续回到了故乡,用双手扒开废墟,继续搞建设,“扒村”也因此得名。
扒村的古建筑都很有特色,墙壁用麦穗状的石头砌成,房屋坚固而又阴凉通风。边家老宅尤其特色,这座古居外墙专门钉有边家老宅的牌子。
2 禹州市浅井镇浅井村
浅井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名的来历,据《乾隆县志》:掘地七尺得水,他处不能。所以叫浅井。
浅井村在明清时候处于洛阳和登封的重要交通枢纽上。瓷业重镇扒村要从这里运输经过,而水路是禹州北部骡马集市和粮、棉等物资的集散地,所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现在的浅井村古朴而宁静,别有一番风味,当地商业气息不浓,来这里旅游可以看看明清时期留下的老宅院。
古村落的主街非常笔直,为东西走向、南北各有四条小巷构成棋盘式格局,主街上共有14座完整的老院落,前后通街,有角门相连,是典型的中原多进四合院建筑。
3 禹州市花石镇白北村
白北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关云长东岭关旧址就在此。
当地碑文叙述了关公过关斩杀孔秀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东岭关是一处隘口,有守将把守。为纪念关羽等三国名将,白北村建有义勇武安王大殿,年年香客不断,香火绵绵。大殿对面是花戏楼,是供村民看戏的地方。
古村杨家大院闻名遐迩,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6000平方米,系砖石结构。原格局有花园两个,楼房近百座,分布于白沙街中段两侧。现存有花园轮廓、门楼5座。
杨家大院现存的5组建筑均为5进宅院,院的最后部为花园部分,主建筑为两层10间,红石条铺底,青砖彻墙。
白北村村里还建有灌夫祠,灌夫是汉代的中郎将,因立有战功,被封在禹州。另有东汉书法家蔡邕的墓地。以及数量可观的宋代以至上溯到汉唐时期的古墓群。
4 禹州市张得镇张西村
张得古寨核心村落张西村,以浓郁的张良故里文化特色,被列为“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站在张西村中央,一眼望去,是一马平川的汴襄大道。大道旁是有名的三进古民居朱家大院、旧银行、邮政所等古建筑。足可想象,当年这里曾是城父县衙时的繁荣景象。
文化古迹方面,村西有子房寺、企桥,村北寨外有卓君庙,南门里圣院茶庵,以及赵夫子祠、朱家民居、黑石关、潘王冢等。
5 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
天垌村位于禹州市鸠山镇西部,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个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村,村落四岭夹三沟,西面有连家富山,南面有磨盘山,东面有白龙岩山,北面有石坡山,三条自然形成的河道由深山内部沿着山谷方向分布,村民居住山谷两侧,整个村落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村民古时避难至此,周围群山耸立,地势险要,村民多依土崖兴建窑垌,为防匪患,窑垌之上又建有与村落连通的垌上之垌,故名:天垌。
天垌村民多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建筑多错落在三条自然形成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村中有汪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以及张家老宅等多处古建筑群,多于清代及民国而建,不曾繁华。抗战时期曾作为皮定均司令部,为抗日武装驻扎,至今遗址尚存。
6 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
魏井村,位于禹州市鸠山镇西北7.5公里处。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魏井村是连接禹州至汝州交通要道,丘陵地貌,土厚田肥,旧时繁华之地。村内古民居保存完好,古井、石磨、石臼、樊梨花庙、古戏台无一不在诉说当年的繁华。
村内山上曾有一山寨,名为魏寨,占地近1万平米,多为石垌结构。明代之际,为躲避战乱,魏氏族人迁居于此,繁衍生息,渐成村落。以外,村里还有龟山、石和尚、石眼睛、徽庄王墓遗迹、徽简王墓遗迹、樊梨花庙等景点和人文景观。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