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安全水平提升建议

广东新正机场 2021-07-07 10:52:35

本文基于国内外事故分析和国内调研情况,从政策环境、运行环境、经营环境等因素深入剖析,正确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安全运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能力提升建议。

一、国内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概述

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起步较晚,1971年在渤海建起两座生产平台,这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田。那时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也没有使用直升机作为海上生产支持保障。海上作业人员倒班都需要乘船前往平台,由于乘船时间较长,特别是受海浪颠簸影响,人员身体消耗较大,到达平台后,不能及时进入生产状态,遇有人员伤病等应急情况,更是无法及时处置。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为适应海洋石油经济发展及国家战略的需要,我国陆续成立了多家直升机专业服务公司。1978年起,直升机开始为海洋石油开发提供服务。直升机凭借其能在狭小的场地上起降、机动灵活、低空悬停、外吊挂等特点,成为海上油田服务的理想交通运输工具,尤其在应急救援、台风撤离等紧急反应时,功能突出。海上石油的发展带动了通航直升机企业的发展,而直升机企业的发展又为海上石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开展海上石油平台运输服务的通航运营企业主要是中信海直、南航通航和中国通用3家企业,主要是为油气企业提供客货通勤运输和应急服务(抢险救援、台风撤离等)。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度中信海直海上石油服务飞行26 354.68小时、29 307架次,载客量达277 317人;南航通航海上石油服务飞行8 473.13小时、9 250架次,载客量99 995人;中国通航海上石油服务飞行3 452.23小时、10 606架次,载客52 243人。上述三家通航企业在国内通航业处于领先地位,均已保持了30余年的安全飞行记录。2020年度,海上石油平台飞行达38 280.04小时,飞行小时数约占全球此类作业的10%,单机平均年飞行量高于全球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的平均水平。

二、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安全信息统计及分析

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IOGP)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1974年英国伦敦的油气开采与生产论坛,是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成员,现有84个成员公司和组织。IOGP收集全球油气行业安全信息,统计、整理和分析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的事故案例,定期向公众公布。IOGP直升机安全管理专家团队根据2013—2018年期间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事故,详细分析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的历史数据,通过建模和推演,得出结论:每一百万个飞行小时,可能发生3.8次致命事故;每一百万个航段,可能发生1.8次致命事故。同时,通过统计和分类可以发现,32%的事故致因是可控飞行撞地(CFIT)、16%的事故是由于飞行中失控(LOC-I)造成的、22%的事故致因是系统和部件失效、30%为其他原因。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业务的初期,国内民用航空规章体系还不健全;行业规模、技术条件、人员资质还不完善;直升机海上石油业务刚刚起步,运行经验和管理经验匮乏;飞行技术人员主要依靠国外输入,文化和语言的不兼容造成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加之海上运行风险高、难度大,造成发展初期,直升机飞行事故频发的现象。我国从开展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以来,共发生5起事故,28人遇难。从事故致因来看,有2起是由机械故障导致、有3起是由于飞行技术和飞行作风问题导致的(见表1)。

表1  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中的事故案例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飞行事故汇编》。

虽然近30年我国未发生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作业的飞行事故,但是还是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安全事件和症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行业的安全管理要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紧跟国际动态和运行实践。

三、现阶段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安全运行面临的挑战

事故率多发的上世纪80年代,距今已过30余年,在这期间,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迅猛,国内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直升机运营公司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全面,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同时,行业经验也在逐步积累。新技术、新机型、新设备层出不穷,安全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但是,随着运行环境和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过程中,主要遭遇如下几方面的挑战。1.“多变、复杂”飞行环境下的飞行员技术能力海上天气多变、可供参照的标的物较少、海天一色易造成错觉、平台群频繁起降带来的时间压力和安全压力,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身心健康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夜航条件下的伤员救治和抢险救灾任务,更是对飞行员应变能力和飞行技术能力提出更加严峻的考验。2.“无人机干扰”运行环境下的公司应对能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应用的普及,海事、海监、渔业、警察、军方、民航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均使用无人机执行航拍、航摄和监察等任务,个人爱好者使用无人机进行娱乐活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合法合规、按要求报备计划的运行,直升机运营人可以通过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做好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制订应对措施。但是还有很多低空黑飞的无人机,为直升机海上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干扰直升机运行过程中的信息获取和传送、可能导致与直升机相撞而带来碰撞风险。3.“放管服”管理环境下的公司运营能力近几年,“放管服”逐步深化,行业监管分级分类管理越来越清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直升机运营人自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局方由“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转移,由原来的局方“盯人”“盯直升机”向关注“管理系统”“管理机制”转换。按照民航局“放管服”和通用航空分级分类的管理思路,直升机海上平台运行,尤其是直升机海上石油客货运输服务位居通航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分级分类管理中风险管理级别最高的运行种类之一。直升机公司应当提升自律能力,逐步摸索建立适合自己实际运行种类的安全标准,完善自我安全管控能力。4.“国外机型”技术环境下适航保障能力我国于1978年开展直升机海上石油服务,先后使用BO105、云雀3、贝尔412、贝尔212、贝尔214ST等机型开始海上石油平台的客货运输。现阶段,国内从事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机型主要有S92、S76C++、EC225、EC155、AS332、AW139等。从国内机队数量上来,S92和S76占据一定优势。油气企业可以根据航程远近、乘员数量、海况实情等因素有选择地使用适用机型。上述从事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主力直升机,其设计方、制造方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非国产机型。在直升机技术改进和加改装、关键航材采购、关键故障的处理和持续监测、发动机和操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维修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尤其在国际时局变动、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下,情况更加突显。直升机运营公司应当逐步提升适航保障能力,确保直升机及其部附件安全运行、始终处于适航状态。

四、直升机海上平台安全运行能力提升建议

提升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安全运行水平,需要油气行业、直升机运营公司、地方政府、民航局、直升机制造商等多方、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各自发挥关键作用,保障直升机的安全飞行。

1.夯实专业人员技术能力,逐步提升特情处置和应急响应能力直升机运营企业是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供给方,是飞行运行的主体。直升机运营企业应从飞行技术、作风建设以及面对危险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重视飞行员的训练管理和技术检查,加强情景意识、机组资源管理和特情处置能力。运营人应当详细分析作业流程、识别运行关键环节的重要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管控措施,逐步积累安全管理经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充分识别低空开发后大量无人机涌入运行空域所带来的风险。同时,运营人应当制订应急响应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安全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2.紧跟国际动态,引入先进运营管理经验油气行业是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需求方。由于油气行业的生产特点,对安全特别地关注,已建立相对成熟的安全管理标准,并将航空运输过程中的人员伤亡计入油气行业安全管理绩效指标范畴。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服务是通航业与油气行业的高度融合,其安全管理必然要兼顾两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建议油气行业密切跟踪国内外通航运行、直升机运行、直升机水上平台运行的安全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基于行业特点,逐步建立直升机海上平台运行安全管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同时,进一步规范水上平台技术支持人员的资质管理,包括甲板起降指挥员、安全监督员、报务员、装载人员、加油人员和消防人员等,逐步提升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分享行业数据,引领直升机运行管理水平提升。

3.细化运行标准,分享安全管理经验民航局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于2018年启动CCAR-135部规章的修订工作,增设“运输类直升机商业载客或载货运输飞行”章节,同时组织专家起草《直升机水上平台安全运行管理的咨询通告(AC)》,其内容是基于附件E“旋翼机水上平台运行要求”多年来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外当局和行业的最佳实践经验。建议民航局尽快出台咨询通告、细化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的运行标准和建议措施。在“放管服”、分级分类管理的行业监管政策大背景下,突出海上平台运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并借助安全会议、政策宣贯等契机,组织直升机运营企业和专家学者就安全监管、安全运行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入讨探,分享提高直升机水上平台安全运行的经验,安全、健康的行业发展氛围。

4、积极研发和论证适用的国产机型,提升适航保障能力呼吁航空工业界联合机型研制方、主要部件供应商、监管方和运营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发国产直升机项目,研发适用于海上石油平台飞行的型号,提升直升机可操空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多个性能指标。同时,论证现有机型的可用性。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等途径逐步提升运营企业、维修企业和制造商的工程能力。

五、结束语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虽然我国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绩效水平,但是不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我们必须警钟长鸣,时刻警惕环境的变化,剖析运行中存在的危险,逐步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紧跟国内外先进运营管理理念和最佳行业实践,提升航空器及关键部附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从安全管理的人、机、环、管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直升机海上石油平台安全运行能力。

注:原文发表于《中国民用航空》2021年第5期

0 阅读:8

广东新正机场

简介:介绍直升机停机坪和通用航空、通用机场相关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