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14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同发村发生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一个叫隋广义的老农,手持刀具,把退休副市长孙德志捅了20多刀,当场就把人弄死了。
事情还没完,隋广义随后在自家田边自杀了。这事儿一出,不仅在当地炸了锅,连网上都吵翻了天。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隋广义的葬礼上,村民们自发给他送行,队伍拉了好几里地,有人甚至打出横幅,喊他“英雄”,说他是为民除害。
土地引发的恩怨隋广义是肇东市同发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靠种地吃饭。1993年,村里搞分田到户,他分到了12亩口粮田。
从那以后,这块地就是他的命根子。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都守着这块地,辛辛苦苦地种,年年按时交公粮和农业税。这12亩地,不光是他的饭碗,更是半辈子心血的寄托。
可这块地的麻烦,埋得挺深。
2002年,当时还是肇东市副市长的孙德志,通过国土局地籍科长辛晓辉的帮忙,弄到了一份国有土地所有权证,说这12亩地是他的。这事儿干得挺隐秘,村里没人知道,隋广义更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孙德志拿到证后也没急着吱声,一直等到2021年,才突然跳出来,把隋广义告上了法庭,要他把地还回来,还得赔80万。
这80万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隋广义当时就懵了,他压根儿没想过,自己种了快30年的地,怎么就突然不归自己了?
2021年7月,孙德志正式起诉隋广义,说这12亩地是他的,要求归还,还要80万赔偿。隋广义接到法院传票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他赶紧翻出村里的承包记录和台账,证明这地从1993年起就是他的,村里人都能作证。可孙德志拿出的那份国有土地所有权证,成了压倒一切的“王牌”。
法庭上,隋广义的律师使劲儿辩,说村里几十年的惯例不能不算数,村民的证词也得听听。可法官只认那张证,觉得孙德志的证据更硬,隋广义的那些记录根本不够看。
一审判决下来,隋广义输了。他不服气,又上诉到二审,可二审还是维持原判。这下,隋广义彻底没辙了,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没了不说,还得掏80万,这让他咋活?
走投无路:从维权到报复判决下来后,隋广义没打算就这么认命。他先跑去镇政府反映情况,可人家敷衍几句就把他打发走了;他又去市里上访,可每次都是白跑一趟,没人管。
80万的赔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家里那点积蓄连零头都不够。村里人劝他算了,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可隋广义咽不下这口气。他觉得,这地是自己的命根子,凭啥让别人一句话就抢走?

时间一长,隋广义的心态变了。
跑遍了能跑的地方,找遍了能找的人,还是没一点希望。绝望攒多了,他就起了报复的心思,觉得只有豁出去,才能给自己讨个说法。
2022年10月14日那天,他带上刀,找到住在同村的孙德志。两人争了几句,隋广义彻底崩了,掏出刀就捅,20多刀下去,孙德志当场没气了。完事儿后,隋广义也没想跑,回自家田边自杀了。
村民的反应:为啥喊他“英雄”?这事儿传开后,村里炸开了锅。隋广义死后,村民们自发给他送葬,队伍拉了好几里地,有人还挂出横幅,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说他这是为民除害。
这话一出,网上也吵翻了,有人觉得隋广义是没办法才走极端,同情他;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凶手,杀人就是犯罪,不能因为可怜就当没事儿。
村民为啥这么捧隋广义?说白了,他们觉得孙德志这人太不地道。当过副市长的孙德志,有权有势,退休了还仗着以前的关系,弄个证就把农民的地抢了。这种事儿在村里人眼里,就是仗势欺人。隋广义虽然杀人不对,可他这一刀下去,像是替大家出了口恶气。村民们把他当“英雄”,其实是把对不公的恨,都发泄在这事儿上了。
这事儿表面上是隋广义和孙德志的私人恩怨,可往深了挖,问题出在农村土地这块儿。在咱们国家,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稍微有点纠纷,就能把人逼急了。隋广义这12亩地,种了快30年,早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可孙德志靠一张证,就把这地弄到自己名下,这背后是啥?是权力和资源的差距。
孙德志当过副市长,手里有关系,能走正规渠道弄到证件,法律上站得住脚。隋广义呢?一个普通老农,没啥文化,也不懂法律,只能靠村里的老规矩和口头约定。法庭上,他的证据压根儿不够看。这事儿暴露了农村土地确权的老毛病:手续不透明,信息不对等,普通农民根本玩儿不过有资源的人。
再往大了说,这种纠纷不是个例。农村土地分来分去,政策改来改去,有些地方确权没弄清楚,证件和实际用的人对不上号。加上有些人钻空子,仗着权势占便宜,老百姓就吃了哑巴亏。隋广义这案子,不过是把这些问题全抖出来了。
按理说,法律是维护秩序的,可要是法律保不住弱势群体的权益,那老百姓咋办?隋广义输了官司,跑断了腿也没人管,最后走上绝路,虽然不对,可也能看出他有多绝望。
法律讲证据,孙德志的证件是硬的,隋广义的承包记录再真也没用。可在村里人眼里,这判决不公平,孙德志占了便宜,隋广义吃了大亏。村民喊他“英雄”,不是真觉得杀人好,而是觉得他敢跟不公硬碰硬,哪怕是用错的方式。
这就让人想问了:法律要是不能给老百姓撑腰,那正义咋实现?隋广义的极端做法,肯定不能提倡,可他的遭遇,又确实让人同情。这事儿说明,法律不能光硬邦邦地讲程序,还得考虑实际效果,不然老百姓不信服,社会也乱套。

事件上了热搜后,网上吵得不可开交。有网友说,隋广义是逼急了,没办法才动手,换谁摊上这事儿都得疯;还有人说,孙德志这种人就是利用特权欺负人,死了也不冤。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觉得,杀人就是犯法,不管啥原因都不能洗白,隋广义就是个凶手,不能因为同情就乱捧。
有学者分析,这事儿反映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漏洞,确权不彻底,监管不到位,才让孙德志钻了空子。还有人说,政府得反思,咋能让老百姓告状无门,最后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这不光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治理的大事儿。
结语隋广义和孙德志的悲剧,不是一天两天酿成的。隋广义输了地,输了官司,最后连命都搭上了;孙德志占了便宜,却也把自己搭进去。这事儿看着是个案,可背后的问题不小。
首先,农村土地这块儿,得好好整整。确权不能光走形式,得让每块地的归属清清楚楚,不能让有权有势的人随便插一脚。其次,基层政府得动起来,别老让老百姓跑断腿还找不到门路。上访的渠道得畅通,问题得有人管,不然谁都憋不住火儿。
最后,法律得更接地气。不能光认证件不认人情,农民的实际情况也得考虑进去。隋广义这事儿,要是早点有人管,兴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说到底,隋广义捅死孙德志,是个悲剧。没人赢,俩人都没了,留下一堆教训。这事儿告诉咱们,公正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得靠实打实的制度和行动。村民喊隋广义“英雄”,不是真想捧个杀人犯,而是想有个说法,想有个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