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葬在朝鲜,碑文引毛主席“不满”:少写了一个人的名字

观今品古 2024-12-27 12:39:06

前言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战士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战场,而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在其中,但最开始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

毛岸英牺牲后,与众多的战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战场上,等到毛主席看到他的碑文时,却说了一句:“少写了一个人的名字。”

为何毛主席会这么说,墓碑上到底少了谁的名字?

毛泽东的儿子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幼年时期跟着母亲杨开慧生活,因为毛泽东的缘故,敌人对他们一家穷追不舍,母亲只能带着他四处逃亡。

1930年,杨开慧被敌人逮捕入狱,年纪尚小的毛岸英也一块被关了进去,没过多久杨开慧就牺牲了,而毛岸英则是被保释了出来。

后来,毛岸英三兄弟就被送到了地下党主办的幼稚园中学习,但好景不长,地下党组织中顾顺章叛变,所有地方都不再安全,毛岸英和孩子们只能被迫疏散。

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无人问津,只能过着流浪的生活,好在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两兄弟终于回到了党的身边。

随后,他们就被送往苏联学习,毛岸英在国际儿童学院,刻苦上进,还主动提起自己要去军校学习,在毕业时,获得了中尉军衔。

回到国内后,就转为了中共党员,毛岸英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就“高人一等”,反而是虚心的跟着吴满有学种地,还上了“劳动大学”。

在这期间,他和农民一样,吃粗粮、睡土炕,还在解放区参加土改,和群众们打成了一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就和刘思齐结婚了,夫妻二人还没有好好在一起生活过,朝鲜战场就爆发了战争。

“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

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缨,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毛泽东欣然同意。

最初,毛岸英是作为一个翻译员的身份参军,来到朝鲜后,毛岸英被分配到彭老总的办公室工作。

那是11月底,天刚朦朦亮的时候,几架美军的轰炸机从志愿军总部的上空掠过,但是始终没有发起进攻。

为了避免意外发生,众人还是躲到了防空洞,没想到敌军竟这么耐得住性子,过了一晚上都没有发起进攻。

战士们高度戒备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而毛岸英和高瑞欣也见没什么状况,就走出了防空洞,前往作战室。

没想到,刚进去,敌机就发起了进攻,仓促之下,毛岸英等人赶忙撤出,躲过了第一波攻势,大家看到飞机直愣愣向北飞去,以为美军只是虚晃一枪。

可敌机好像长了眼,在毛岸英他们重新回去的时候,突然返回,朝着地下就扔下了几十颗汽油弹。

“不好,快跑!”混乱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炸弹瞬间就爆炸了,火光吞噬了作战室。

所有人看着作战室燃烧的熊熊大火,着急的原地打转,彭德怀在旁边被警卫员死死拉着,着急的问:“有哪些人没出来?”

大家默不作声,好像没有见到毛岸英和高瑞欣的身影,没过一会大火就被扑灭了,大家从火堆里找到了两具人形的尸体,一个人的手骨上还套着手表的残骸,那是毛岸英。

彭德怀懵了,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缓过神来,大家怕敌机再回来,赶往将志愿军总部搬到了其他地方。

军中上下弥漫着一种悲寂的气氛,所有人伤心的流着泪,尤其是彭德怀,巨大的悲痛萦绕在他的心口,这让他怎么和毛泽东交代!

彭德怀为此专门回到了中南海,和毛主席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请求处分。”

毛主席沉默了很久,才开口道:“德怀,你不要太自责了,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

碑文“少”了一人

1954年,彭德怀收到了来自中央的电报,上边清楚的写着要求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彭德怀自然明白中央的意思,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妥。

彭德怀认为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这么多人,他们哪一个不是安葬在了朝鲜的国土上?作为毛泽东的儿子,自然也不应该例外。

于是,彭德怀大胆提议以志愿军司令员的名义为毛岸英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过程,而且还应该和一起牺牲的高瑞欣合埋在一起。

毛主席得知后,说道:“老彭说的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

说完后,立即在文件上批示同意,就这样,毛岸英被安葬在朝鲜。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在篆刻碑文的时候,毛主席看完内容,缓缓的说了一句:“碑文很好,要是加上“开慧之子”就更好了。”

但是,最终都没有加上,因为毛主席说过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搞特殊。

后来,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向毛泽东提出想要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泽东思索良久,说了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千千万万的战士们都埋在了朝鲜的战场上,毛岸英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也应该埋在那里”。

1955年,毛岸英的遗体被安葬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依照毛主席的要求,不举行特殊的葬礼,也没有特殊的安排,只有一座简单的墓碑。

结语

毛岸英的牺牲,是毛主席一生的痛,但是毛主席从来没有因为这是自己的儿子,就有过特殊照顾。

当初,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担心毛主席的身体,但他却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别人的子女都能上战场流血牺牲,为什么我毛泽东的儿子就不能上战场牺牲?”

一句话就表明了毛泽东的态度,这就是一代伟人,这就是毛泽东的伟大胸怀!

参考资料: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面对亲人的死亡

毛岸英的尸骨为何没回国安葬---百味人生

毛岸英夫人赴朝扫墓纪实---史林漫步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