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成功复仇”回归白宫,气势汹汹的特朗普,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对准了中国。
他自信满满,以为凭借美国的经济体量和全球影响力,可以迅速压垮中国。
可是短短二十多天后,特朗普自己先扛不住了,开始频频向外界放风:“谈判正在进行”“高关税难以长期维持”。
4月23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官员私下承认特朗普误判中方反应,原以为中国会最早“请求关税豁免”。
是什么让这位“谈判艺术家”狼狈低头?
又是什么让他承认,自己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反击决心?
从关税加码到尴尬松口
2025年4月2日,一向以“交易的艺术”自居的特朗普再次挥起关税大棒。
美国宣布,对所有国家设立10%的基准关税,并针对中国,加征高达34%的额外关税。
简单粗暴,毫无掩饰。
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本就暗流涌动的全球经济湖面上,猛地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而特朗普本人,似乎对即将引爆的风暴洋洋得意。
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国没有选择沉默。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火速宣布,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实行针锋相对的反制。
这一招如同迎头痛击,直接告诉特朗普:你来硬的,我更硬。
4月8日,美国决定将此前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直接翻倍至84%,部分商品综合税率高达104%。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加码施压,中国一边组织“增持+护盘”组合拳,一边毫不示弱。
商务部强硬表态:美若再升级,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与此同时,4月8日,加拿大正式宣布对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成为首个对美采取反制措施的西方国家。
特朗普以为自己打的是一场“双边战”,没想到一夜之间变成了“群殴”。
因此,关税战开打不过一周,特朗普开始顶不住了。
4月9日,特朗普声称要对超75个不报复的国家暂缓实施“对等关税”,暂缓90天。
这种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但与此同时,特朗普仍旧咬紧牙关,对中国继续加码,将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关税提高至145%。
他本以为中国会求饶,没想到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强硬回应:打可以,谈也行,但必须在平等基础上。
原以为特朗普还会继续加码,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天后,气氛急转直下。
据《纽约时报》4月23日报道:
特朗普在收到沃尔玛有关进口商品价格飙升,以及货架空空如也的警告后,已经撑不住,承认对华145%的高额关税“难以长期维持”。
并早自4月17日开始就不断暗示,中美之间“谈判气氛活跃”,似乎在为自己的强硬找台阶下。
美国自己先扛不住了
是什么让特朗普不得不低头?是他自以为是的误判。
表面上,特朗普在打“中国牌”,实际上,美国自己却被打得头破血流。
首先,美国经济的承受力远不如特朗普想象得那么强大。
关税大棒挥下去,不仅没有拯救美国产业,反而引发了连锁反应:供应链断裂、制造业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资本市场剧烈震荡。
根据道琼斯数据显示,2025年4月,在宣布关税后的短短两天内,美国股市蒸发了惊人的6.6万亿美元市值,创下史上最大单周跌幅。
三大股指——道琼斯、标普500、纳斯达克——纷纷血崩,其中纳指更是直接跌进了熊市。
发布对等关税一周内,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波动率指数飙升至45,涨幅高达80%。
市场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特朗普:别玩了,咱经不起折腾!
就业市场同样传来警讯。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3月非农就业新增22.8万人,失业率从4.1%升到4.2%。
更刺耳的警钟还在后面响起。
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纷纷下调美国GDP预期,甚至警告说美国可能在12个月内陷入经济衰退。
4月3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刚出来不到24小时,摩根大通更是将年内衰退概率上调到60%,历史上罕见地拉响了红色警报!
关税不是空中楼阁,它直接撞上了每个美国人的购物车。
4月4日,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的实地探访报告,一瓶矿泉水因为被征20%关税,立马贵了1美元。
一个杯面因为关税,售价从2.99美元跳涨至3.7美元以上。
更惨的是汽车行业——通用汽车每年要多缴130亿美元关税,福特也得交45亿。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新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
而更尴尬的是,美国的盟友们也不买账了。
不仅疏远了传统盟友加拿大,还招致了欧盟领导人的公开谴责。
在内外交困之下,特朗普的态度不变才叫见鬼了。
强装的霸气,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噼里啪啦作响。
中国“五张王牌”让美方招架不住
除了美国自己内伤外,特朗普低头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敢打,而且打得又狠又准。
2025年4月23日,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
美官员爆料,原本在特朗普的预想中,中国会最早“请求关税豁免”,不想他错判了。
在这场关税战里,中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和反击力度,不但没有乱了阵脚,反而打出了一套令对手胆寒的组合拳。
首先,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的底气。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
这意味着,即使外贸受限,内需仍可强力拉动经济。
这是小国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而且,美国施加关税,反而逼迫中方加快内循环建设,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堪称一招“以守为攻”。
其次,中国在未来科技领域的投入让美国焦虑。
在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等自主科技上,中国持续高强度投资,构建起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即使美国试图通过供应链转移“去中国化”,却发现。
无论是东南亚、拉美还是印度,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复制中国完备的产业配套和熟练劳动力体系。
产业链转移,谈何容易!
中国深耕“全球南方”,构建新伙伴网络。
有别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操作,中国积极加强与东南亚、非洲、拉美国家的合作,巩固了一张全球贸易网络。
这种布局,使得中国即使面对美国市场封锁,也能打开其他增长通道,避免孤立。
债券市场与美元地位的潜在威胁。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之一。
虽然没有轻易出手,但华尔街心知肚明:中国一旦在债券市场上做文章,美元资产价格将遭遇不可小觑的冲击。
这种无形的压迫感,是特朗普政府一直不敢彻底撕破脸的重要隐忧。
中国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
作为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和精炼国,中国掌握着新能源、电子、军工等关键行业的命脉资源。
想打高科技牌?先问问美国有没有备好没有中国稀土的方案吧!
这五张牌,每一张都击中美国的要害,让特朗普政府在战略上焦头烂额。
更别说,中国还手握至少六大反制措施:
大豆、高粱加税,禁止禽肉进口,暂停芬太尼合作,限制服务贸易,禁止进口美电影,调查美企知识产权获益……
每一项都精准命中特朗普痛处,真可谓“打蛇打七寸,七寸打三遍”。
特朗普当初自信满满地掀起这场关税战,仿佛一个赌徒押上了所有筹码,却没意识到。
即使是建国初期,中国也不会任人宰割,何况现在。
正如一句古老的东方谚语所说:“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关税战的真正受害者,不是中国,而是妄图以霸凌手段改写世界规则的特朗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