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这年头,买车就像买彩票,运气好就能捡到宝,运气不好…那就只能安慰自己“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尤其是在这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品牌层出不穷,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型,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谁好。
最近,我试驾了一款车,它让我对传统车企的电动化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咱们都被新势力品牌的营销给忽悠了?这车呢,就是广汽本田的全新电动SUV——P7。
起初,我对它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传统车企的电动车,要么就是油改电的“四不像”,要么就是配置低、价格高的“智商税”。 但P7却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表面看着平平无奇,内力却深不可测。
首先,不得不提它的空间。2930mm的轴距,塞进五座,还能保证后排拥有超三拳的腿部空间和一拳半的头部空间,这在同级别车型中绝对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再加上1.85㎡的全景天幕,坐在车里,感觉就像躺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一样舒适惬意。 这可不是我吹的,我试驾那天,身高1米85的同事亲自体验过,他表示,躺平看星星完全没问题,一点也不顶头,而且还因为LOW-E镀银涂层,晒不到太阳。这空间表现,把不少号称空间大的新势力车型都甩在了身后。
然后是操控。4万牛·米/度的车身刚性,这数字一出,直接把那些号称操控好的新势力车型都比下去了。试想一下,Model Y才2.1万牛·米/度,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再加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系统和ADS电磁减震,整车的操控性好得让人难以置信。80km/h紧急变道时,车身侧倾非常小,几乎感觉不到任何不适。更让人惊喜的是,在飞坡测试中,悬架的压缩回弹非常迅速,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后排水杯溅出的水量也只有蔚来ES6的1/3。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P7的底盘调校相当出色,无论是舒适性还是操控性,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本田工程师还透露,P7的悬架阻尼调节速度达到了每秒500次,比特斯拉多出200次,这精细化的调校,可不是光靠堆料就能做到的。
动力和续航方面,P7同样表现出色。它搭载了宁德时代90kWh的电池,在-30℃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竟然高达86.8%,而Model Y只有78%。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P7的电池管理系统非常优秀,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极端环境。双电机四驱版4.6秒破百的加速能力,也足够令人兴奋。更重要的是,它的加速曲线非常平稳,不会像一些新势力车型那样,地板油下去就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容易晕车。 实测显示,即使在运动模式全开的情况下,P7的续航达成率依然能保持在82%左右,这在同级别车型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知道,有些新势力车型,一开性能模式,续航里程直接对半砍,这体验,简直让人崩溃。而P7,它做到了性能和续航的完美平衡。
智能科技方面,P7也毫不逊色。Honda CONNECT 4.0系统支持四音区方言识别,即使是川普和粤语混搭的指令,识别率也能达到91%。同时,它还支持无线CarPlay和华为HiCar,彻底解决了车机系统站队的问题。 此外,Honda SENSING 360+系统配备了5毫米波雷达,能在暴雨中提前1.2秒识别50米外的障碍物,这比单纯依靠视觉识别的系统安全得多。 记忆泊车功能也相当实用,试驾过程中,我发现它在面对4.8米极限车位时,揉库次数比我这个驾龄三年的老司机还要少,简直是停车小白的福音。
安全方面,P7更是做到了极致。12000吨一体化压铸电池壳,能够承受30cm钢钉刮底测试;13个安全气囊,包含远端防护设计;车身68%高强度钢占比,B柱抗拉强度高达1500MPa,可承受9吨静压不变形;25%偏置碰撞成绩比Model Y还要高0.3分。这些数据,都足以证明P7的安全性达到了一流水平。
最后,我们来说说价格。目前P7的定价尚未最终确定,但据预测,入门版价格可能会低于25万,顶配版可能会超过35万。如果入门版定价真的低于25万,那它将彻底改写30万级纯电SUV的竞争格局。 即使顶配版超过35万,它也丝毫不虚蔚来ES8等高端车型,毕竟,它拥有的是综合实力的全面领先,而不是单纯依靠一个激光雷达来撑门面。
总而言之,这次P7的试驾体验,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车企电动车的认知。它不仅拥有出色的空间、操控、动力和续航,而且在智能科技和安全方面也毫不逊色。 它让我意识到,在电动车市场,新势力品牌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传统车企,只要肯用心,同样能够打造出令人惊艳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当本田开始玩命堆料,认真做电动车的时候,你还会选择那些只靠营销和概念忽悠人的新势力品牌吗? 我相信,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记住这些数据:超三拳腿部空间,4万牛·米/度车身刚性,86.8%低温电池容量保持率,每秒500次悬架阻尼调节,这些,都是P7实力的最好证明。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动车”,而是一个对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一次有力回应,一个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一次有力冲击。 这款车,值得你关注,也值得你亲自去试驾体验一番。 你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真材实料”。 这,才是我们消费者最终应该关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