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战再度升级,税率一度飙升至245%,但这场“数字游戏”不仅未能迫使中国让步,反而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加剧,通胀压力高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披露,白宫已开始讨论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试图挽救因加税导致的药品、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的供应链断裂风险。
中方反制措施同样凌厉:中国将美国输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并扩大稀土出口管制、限制美企市场准入。数据显示,美国超87%的镓、锗等战略矿产供应链依赖中国,而中国对美出口市场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19%降至2025年的12%。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言:“关税战没有赢家,但美国痛感更强。”
美国的困境:
供应链危机:美国企业因成本激增被迫转移产能,但越南、墨西哥等地难以承接高技术产业,反而推升全球通胀。
盟友离心:特朗普要求70多国对华“硬脱钩”,但欧盟、东盟均表态“不选边站”,巴西、俄罗斯则加速对华合作。
内部撕裂:全美爆发超1300场反特朗普示威,农业州和制造业重镇成“重灾区”。
尽管关税战已黔驴技穷,但若特朗普政府突破底线,仍可能打出以下三张“极端牌”:
1. 逼迫中概股退市,或征收“惩罚性资本税”美国曾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威胁中概股退市,若进一步要求强制剥离或加征资本利得税,可能引发金融市场震荡。然而,中国已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A股与港股互联互通机制成熟,中概股回归趋势明显。2024年,中企赴美IPO规模同比暴跌90%,显示依赖度大幅降低。
2. 没收中国在美资产,或冻结企业账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已加强对中资审查,2025年一季度中企在北美投资额仅1.91亿美元,同比减少90%。若美国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没收资产,中国亦可对等反制——美国在华直接投资超2.6万亿美元,苹果、特斯拉等巨头难以承受“断腕”代价。
3. 赖账美债,或冻结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持有美债规模约8000亿美元,若美国“撕毁契约”,将直接摧毁美元信用体系。2024年,全球央行美债持有占比已降至58%(2015年为67%),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12%,中国早有预案。
面对美国“无底线”挑衅,中国应对策略清晰:
市场纵深:内需占比提升至75%,RCEP区域贸易协定深化,降低对美依赖。
科技突围:2024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半导体国产化率超45%,稀土管控直击美国军工命脉。
反制工具箱:从“不可靠实体清单”到“阻断法”,中国可精准打击美企在华业务,波音、高通均成“人质”。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掌握的筹码比美国预想的更加强大。”
结语:历史将证明,谁在坚守信义,谁在自我孤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质是霸权焦虑的体现。若美国执意走向“孤立主义”,只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而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14亿人口市场和科技自主权,正成为新秩序的塑造者。
“棉花”无恙,“挥拳者”自伤——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